男子吃20多个柿子,被送进抢救室!这些人最好不要吃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综合2022-10-14 20:07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

寒露已过正是吃柿子的最佳时节
柿子虽甜,可不能多吃最近杭州一男子因吃了20多个柿子突发腹痛,出现了肠梗阻↓↓

柿子吃多,问题不小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


国庆期间
浙江杭州的金先生买了一筐柿子因为放了一段时间柿子变得又软又甜,非常好吃 那天金先生把变软的柿子拿了出来边吃边看电视而接下来几天金先生都是这样吃过来的 几天下来他大概吃了20多个小柿子而到了一天晚上金先生吃完后突然感觉腹痛、腹胀还伴有恶心等症状“感觉胃里像被堵住了……”
他意识到是自己吃的柿子太多了就想促进消化跳了100多个绳,没什么作用。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 之后又开始干呕但这些都没有缓解胀痛感马上去家附近的医院就诊 后面他又转诊到市里的大医院医生初步判断金先生患上了肠梗阻“所以腹痛胀气,不排便不排气。”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

其实每年柿子上市的季节医院都会接诊不少像金先生一样的患者
新鲜上市的柿子软软糯糯让人欲罢不能忍不住一个接一个但要注意控制量。

柿子吃多了,容易长“柿石”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


柿子里的鞣酸含量比较高

鞣酸到了胃腔之后,和胃酸接触

会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还会吸附胃里的食物残渣

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形成柿石

如果柿石比较小

可以通过肠道被排泄出来

如果中等大小

在肠腔里可能会形成堵塞

甚至出现肠坏死、感染等

如果柿石很大

则会滞留在胃里

不断刺激胃黏膜,造成胃溃疡

严重的会出现胃出血和胃穿孔

所以大家在吃柿子时需要注意了

如何正确吃柿子?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


那么该如何正确吃柿子呢?

健闻君整理了以下tips:

1、避免产生柿石一是不要空腹或酒后吃柿子。二是不要与含有高蛋白质的食物一起食用,比如虾、鱼、螃蟹等海鲜。三是不要进食柿子皮。

2、脾胃虚寒者忌食柿子寒凉,凡脾虚泄泻、便溏、体弱多病、产后及外感风寒者,忌食鲜柿子。脾胃虚寒者可以适当食用柿饼。
3、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柿子的含糖量比较高,而且多为单糖和双糖,如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4、不能贪多成人食用柿子,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两个,老人、小孩以及胃肠不好的人,最好每天不要食用超过一个柿子
另外,贫血患者更应少吃,因为鞣酸对于铁的吸收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就不要贪吃啦!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

图据IC photo


一柿子5味药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


柿子外表可爱

口感软软糯糯,深受大家喜欢

除了香甜可口

你还知道柿子都有哪些好处吗?柿子的营养十分丰富,因此又被誉为“果中圣品”。在成熟的新鲜果实中,每100g的柿子果肉中,就含有0.16mg的β-胡罗卜素(又被称为维生素A原)、16mg的维生素C、9mg钙、20mg磷和0.2mg铁,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更是苹果的4倍。

中医认为,柿子具有清热、润肺、生津、解毒的功效它的浑身上下都是宝

1、鲜柿子

鲜柿子味甘、涩,性凉,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等功效。

药理研究表明,柿子有降低血压,增强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2、柿饼

中医认为,柿饼味甘、性平,具有润肺化痰、健脾涩肠、止血等功效,可用于燥咳吐痰、脾虚食少、腹泻、便血、痔疮出血等症状。

3、柿霜

柿霜即柿饼上所结的白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等功效。

虽然很不起眼,但柿霜是清热生津、润泽止咳止血的良药。

取柿霜温水化服,可辅助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

4、柿蒂

柿蒂虽是我们丢弃的部分,但也是一味良药。其性平,味苦、涩,归胃经,有降逆下气、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是中医治疗呃逆的要药,称“止呃药”。

5、柿叶

我们买柿子的时候一般买不到柿子叶,但实际上,它的功效可不小!取嫩柿叶适量,开水泡,代茶饮,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并有清热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

柿子好吃,不能贪多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转发提醒下家人朋友!

指导专家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

蒋卓勤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营养学系教授

南都健闻(nanduijk)报道

部分资料来源:钱江晚报、广东中医药

策划/文案:刘哲 实习生蒋源 南都记者杨丽云对本文亦有贡献

封面图来源:IC photo

编辑:游曼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