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预防骨质疏松,补钙非常重要,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补钙,很难真正达到效果。
补钙,到底应该怎样补?需要担心骨质疏松的,只有老年人吗?补充钙剂该怎么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刘少志提醒,在补充钙时,也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才能最大程度促进钙的吸收;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人群,应选择适合剂量和种类的维生素。
本文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药学部主管药师 刘少志
问:为什么钙和维生素D对防治骨质疏松很重要?
刘少志:钙作为骨的主要构成元素,在促进骨吸收中有着明显作用,充分重视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方式,同时维生素D的应用也能够较大程度促进钙的吸收,通过改善钙平衡以减少骨质疏松病友骨折的危险性。
钙与维生素D的联合应用不仅可以促进骨形成,还可以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
问:膳食中哪些食物是含钙量高的?
刘少志:富含钙的食品有牛奶及奶制品、豆制品、虾皮、紫菜、海带、海产品、芝麻、芹菜、蘑菇以及大白菜等。
问:有哪些貌似“高钙”,但实际上含钙并不高的食物?
刘少志:最常见的是骨头汤,貌似含钙高,实际含钙量并不高。因为骨头中的钙是不溶于水的,高温炖煮也对它没有多大影响,因此骨头汤中的钙含量非常少。
问:我们从日常膳食中也能摄取到钙,那么,怎样能知道自己需要额外补充的钙量呢?
刘少志:一般来说人体可从膳食中获得足够的钙,当食物中钙供给不足时,或体内钙丢失过多,或发现有钙缺乏症状,或有钙磷代谢障碍表现,或发生骨质疏松等情况时,才需补充钙剂。
对于儿童来说,多个国家的儿童营养指南均建议儿童每天摄入牛奶500ml,含钙量为900-1200mg/L,可满足钙营养需要。
自身的具体情况应请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儿童可以请儿科医生或儿童保健医生来进行评估。
问: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剂量多少合适?
刘少志:钙剂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每个成长阶段需要的钙摄入量是不同的,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元素钙),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1200mg。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钙参考摄入量
维生素D方面,成人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为400IU,65岁以上老年人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为600IU,每日可耐受最高剂量为2000IU;用于防治骨质疏松剂量每日可达1000-1200IU。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维生素D参考摄入量
问: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是靠晒太阳吗?
刘少志:不完全是,也可以来源于食物,但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种类很少,所以主要是靠晒太阳,以及维生素D补充剂。
人体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表皮中7-脱氢胆固醇,在表皮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前体。经温促作用转换为维生素D3。
维生素D的另一来源是食物,包括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但含维生素D2或D3的食物种类很少。
植物性食物(如受阳光照射后的蘑菇)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2,而动物性食物(如野生多脂肪海鱼)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3。
问:怎样晒太阳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刘少志:建议春、夏、秋季11:00至15:00,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5至30分钟(取决于多因素),每周3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问:晒太阳能合成一部分维生素D,那怎样得知自己的维生素D摄入是否足够?
刘少志:微生物D2和D3统称为维生素D。维生素D经肝肾转化的代谢物有40多种,其中25-羟维生素D(25OHD)是循环中存在最多的代谢物,可反映机体维生素D的营养水平。
因此,血清25OHD水平的检测已被公认反映维生素D状态的合理指标。一般不需要常规监测,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监测血清25OHD的水平,以评估维生素D的补充效果。
目前国际、国内多数专家认为,血清25OHD<50nmol/L即为维生素D缺乏;对于儿童来说,25OHD<30nmol/L即为维生素D缺乏。
问:小朋友补钙、补维D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给小朋友挑钙剂应该怎么选?
刘少志:自然界含钙食物丰富,提倡儿童从食物中获取钙,乳品是最好的钙源。
如果需要补充钙制剂,应注意,儿童身体娇嫩,肠胃功能较弱,补钙应选纯度高、成分单纯、水溶性好、易吸收并且兼顾口感的钙剂,不宜补复合钙。
儿童在服用补钙剂的同时,不应饮用碳酸饮料及泡腾饮料,它们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另外,儿童不应服用过量钙剂,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
还应注意的是,儿童选用维生素D制剂的时候应避免选择活性维生素D(阿尔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来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或营养性佝偻病。
问:目前人们注重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但往往孩子大了就不再重视补充维生素D了,成人也不重视补充维D,这方面有什么建议?钙和维生素D缺乏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刘少志: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增加日照和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是预防维生素缺乏和不足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通常,春、夏、秋季11:00至15:00,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5至30分钟(取决于多因素),每周2至3次即达到预防目的。
因此应每天保持户外活动1至2小时,如果户外活动较少,饮食结构较单一,可以补充维生素D制剂。需要注意的是,6个月以下婴儿应避免阳光直射。
维生素D的发现源自1920年至1930年对佝偻病的研究,维生素D缺乏、代谢异常或过量主要影响骨代谢和钙、磷稳态,D激素属于“钙调激素”之一。严重维生素D缺乏和代谢异常会导致佝偻病/骨软化症;维生素D和钙不足与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密切相关。
问:市面上的钙剂那么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
刘少志:钙剂选择需考虑其钙元素含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种类钙剂中的元素钙含量不同,有各自的特点和不良反应。
常见钙剂对比
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也并不是选择含量越高的钙剂越好,因为钙剂的口感和每个人对不同钙剂的吸收程度不一样。
此外,如果过量补钙也会导致高钙血症,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便秘、乏力、肌肉疲劳、烦渴、多尿、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
需要留意的是,市面上很多保健品中的钙和维生素D含量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尽量不要选择保健品代替钙剂和维生素D。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王慧
编辑:李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问医答”儿童健康科普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