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城市像个剧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剧场中的一个角色,在尽心地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作品。”参加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的综合材料艺术家慕晨扬这样形容她对“剧场”和“创作”的理解。
此次名为《缠绕剧场》的联展由北京启皓文化基金会发起并主办。共有五位青年艺术家慕晨扬、关子音、向武、魏晋、经傲参与,并带来六组作品展出。
此次展览以纤维艺术为主要媒介,截取了其中最常见的编织形态,用综合材料的创作以及装置艺术,完美地在启皓中庭呈现了颇具戏剧舞台效果的展览。策展人马豪表示,工具的出现、技术的发展及材料的创新,为纤维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此次展览虽然以纤维艺术为主要媒介,但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也采用了多样性的综合材料,这种材料与手法间的转换,也是一种对表达边界的探索。
启皓中庭展览现场
在他们的创作中,慕晨扬将日常性的编织与玻璃材料进行了结合,转化为装置艺术,织物的帽子形式被艺术家赋予了更多奇妙形态。艺术家为每一件作品创作了不同的故事和性格,悬挂在舞台中央,仿佛一个个小精灵,用奇妙幻想的姿态激活整个舞台。
慕晨扬,《我和我不着调的朋友们》/ Soul Station 毛线、玻璃 尺寸可变 2022
关子音在她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以毛线为媒介,编织出充满色彩与律动的场景将其细腻的情感倾注其中,是对艺术家个人生活的情景重现。她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观众带入她的世界。
关子音,《八人行》/ Eight Person 帆布上综合材料 200cmx200cm 2016
向武将不同材料综合运用来探索纤维艺术,纸张、布料、现成品在他的创作中都成为了给观众塑造剧场式的体验的手段。运用布、线、纸、木、金属等材料,他营造出了丰富且具有戏剧化的场景,表达了艺术家个人对生存环境的反应。
向武,《月亮和太阳之间有一条河流,它的背脊是时间的骨头》 There is a river between the moon and the sun, and its back is the bone of time 布、线、钢筋、铁丝、钢板、不锈钢板、石膏、纸黏土、鸟笼、铅板、木箱、玻璃、丙烯、陶瓷等;2022
魏晋的刺绣艺术与软雕塑完美融合了叙事性和表演体验。艺术家对自然中有机生命的观察、对装饰艺术和器物的形式美学的痴迷,以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符号,图案和传说故事作为线索,塑造出充满仪式感的场景,他在寻找一种可以通过与服饰和行为艺术的跨界方式,来探究材质、机理、身体与场域之间的关系,这种独特的风格在他的个人剧场中展现。
魏晋,《花蕊萨满》/ The Shaman of the Flower 羊毛织毯、棉线手工缝合、毡帽、金属支架、焊接金属配饰 H:100cm D:30cm 2021
在经傲的创作中,纤维又成为了一种充满张力的牵引,金属形态与将其缠绕串联的线产生共生关系,金属的冰冷和力量感衬托出丝线的脆弱,挑战着观众的视觉体验,她在创作与思考中不断“重新认识”与“互相磨合”,不断体验“控制”与“自然力”的关系。
经傲,《Hold in Play》 铝,陶瓷,木头 2021 H:152cm W:146cm
北京启皓文化基金会于2020年发起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主题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展示及对话活动,发掘和支持当代青年艺术家,并通过主题的设立和推动、线下的实体展览,鼓励艺术家与来自社区成员及更广泛的公众,开展充满趣味性的实验及深入探讨。
据悉,《缠绕剧场》展期为2个月。
南都记者 黄茜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