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外界进一步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而对中国来说,大会闭幕后的一段时间,同样是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未来政策走向的关键窗口期。11月11日,中联部召开了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包括近60位驻华大使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高级外交官受邀出席。
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三位中方宣讲人着重介绍了党建、外交政策、经济前景等外方关注的内容,并主动回应外界的一些误解、释放善意。问答环节,大使们想了解中国未来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往政策、如何与中国开展合作,也关注中方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等国际问题上的态度和行动。
“各位使节、女士们、先生们,1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赢得的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离不开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宣讲人说,“我们也努力以自身发展和实际行动,向国际大家庭作出回馈和贡献。”
11月11日,中联部召开了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包括近60位驻华大使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高级外交官受邀出席。
多国大使询问中国对外合作政策,宣讲人回顾历史释放善意
从6位驻华大使的提问,可直观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点,其中,相当一部分提问都与中国的对外政策、区域合作政策有关。
例如,阿尔及利亚大使问,中国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合作?萨尔瓦多大使问,中国共产党如何看待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交往合作?伊朗驻华使馆副馆长问,中方对于进一步推动东亚和西亚的交往有何看法?
中方表示,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自信自立与胸怀天下是辩证统一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坚持四个自信,坚持文化上的主体性,同时放眼世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重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我们通过与亚、非、拉等地区国家的外交活动,在经贸、文化交流、“一带一路”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我们坚持全球化的方向,同时也认为区域经济合作是全球化的重要补充。
期待与国际社会共克疫情,推动经济更好复苏
宣介会上的另一高频词是经济。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屡受冲击,萨尔瓦多大使也关注到这点,他询问,中国如何看待全球化未来的发展路径,以及中国未来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
中方引述了前述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二十大报告主张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积极考虑加入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近些年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已经与26个国家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将高质量落实今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该议题的兴趣。他说,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转向亚洲,对于亚洲国家,全球经济秩序需要开放和包容,不应局限在高墙之后。“我认为,各国捍卫国际开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更紧密的合作,造福世界、互利互惠。”
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接受媒体采访。
谈及合作与发展,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Siyabonga Cwele)表示,相信在中国参与下,能妥善解决世界上很多阻碍多边主义、和平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发展至关重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和中国共产党新一届的领导集体有足够的能力,我们期待在二十大之后,进一步提升南中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并更好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全球性挑战。
最后一位提问的瑞士驻华大使,抛出了另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应对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中方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政策,采取什么政策要跟据各国自身国情,中国人口众多脆弱人群较多,医疗资源有限,所以中国一直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由于中国采取了综合、平衡的政策,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中方感谢国际社会的理解,期待与各国共同努力,更加有效控制疫情,让经济复苏来的更好。
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希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二十大报告以大篇幅介绍了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这给多位大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表示,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常令人羡慕的成就,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感召力不断增强。二十大报告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中国各个领域打好基础。
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
宣介会也着重向各国使节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宣讲人表示,要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通过自身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助力解答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更多的中国方案。我们也将尊重和支持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共同向世界证明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共同拓展人类实现现代化的途径。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外方关注的焦点。埃及驻华大使说,埃及所在地区受到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他想了解中国未来如何与其他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合作。
中方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在中国不仅仅是理念,而且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实际行动,二十大报告专门有一节提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实现做双碳目标出了系统性部署。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态度是积极的,措施是制度的,中方愿意同各方一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
不久前到任的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上个世纪80年代就曾到访中国,他说今天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都焕然一新。谈及“中国式现代化”,莫尔古洛夫表示,二十大报告每一部分我都详细研究了,每字每句都特别重要,作为国际问题专家,我特别关注国家发展和外交政策的部分。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希望跟中国发展各个方面的关系。二十大(对外政策)方面的决策,会推动俄中两国进一步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协调。”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