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呈年轻化趋势!第13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召开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2-12-14 16:3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指出,我国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为了向临床医生提供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前沿知识和临床科研思路,12月11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主办,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广东科技报社承办的第13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在线上召开,在线观看人数超10万人次。

未命名文件.jpg

据悉,本届论坛以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题,邀请了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显教授,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安冬青教授,浙江医院院长毛威教授等多位专家作专题报告,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卢健棋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中勇教授等专家作为主持人,共同围绕冠心病介入治疗及中医药治疗优势开展专题报告及讨论。

“在心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广东省中医院传承中医经典及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针对疗效优势环节、进行阶段重点干预,始终坚持把急性心肌梗死的现代介入技术与中医药相结合”,张敏州教授在专题报告《急性心肌梗死“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救治模式》中介绍道。

据介绍,张敏州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发现气虚痰瘀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益气活血化痰”治法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为进一步规范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救治方案,张敏州团队在循证医学证据下提出心肌梗死“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模式,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项目获得202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安冬青教授在《2021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防治专家共识》解读的过程中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好动脉粥样硬化,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能够优势互补,比单一西医或中医方法治疗获益更大。相较于2017年发布的《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新共识增加了一些诊断手段。从治未病的角度,强调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性等,尤其是在中医药治疗方面,新共识增加了9种中成药用于治疗,并对各自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功效进行说明,是新共识的一大亮点。

王显教授在《中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展》的专题报告中指出,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体系还需完善,在心肌梗死预防方面,要特别关注年轻人的身体状况。此外,CTS-AMI研究表明通心络等中药在降低MACCE(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风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是中医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郭力恒教授围绕“PCI围手术期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进行分享。他谈道,ECMO是各种急性心脏功能衰竭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最重要保障,可以看作救治过程的“保险绳”,尤其适合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不过目前使用ECMO进行救治的患者较少,根据其在广东省中医院的救治经验和全球研究数据来看,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提高救治效果。建立ECMO的时机是影响救治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综合情况多方面衡量及参考。

据悉,第13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汇聚了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前沿成果和观点,为临床医师掌握冠心病临床及介入技术、心肌梗死及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及指南规范等搭建了公共学术交流平台,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助力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效提升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尤其在中医院中提高冠心病(心肌梗死)救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编辑:杨丽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