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围,赴一场“文化之约”

南方都市报APP • 龙华大件事
原创2022-12-29 17:22

12月28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龙华区观湖上围艺术村分会场拉开帷幕,12项子活动精彩纷呈。

据悉,观湖街道上围艺术村是深圳存量不多的古村之一,也是“龙华八景”之一,广东省文旅特色村。这个拥有400年历史的客家古村,如今集聚了40余家文创企业和艺术家工作室,涵盖30余种艺术门类,是传统与现代兼具、生态与人文并重艺术园区。

800x513_63ad256ae417c.png

800x469_63ad256ae3b23.png

引入“国字号”资源  大咖“空降”分会场

开幕式现场,中国电影资料馆“四史”教育电影课深圳教学基地正式揭牌。这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在广东省的首个教学基地。

据了解,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是直属中宣部的国家级电影档案收藏和电影理论研究教育机构,以党史进程为主线,精选100部中国电影史经典作品,配以专家导赏视频,从历史背景、影史价值和艺术风格等多个角度对电影进行分析介绍。近年来,上围电影博物馆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支持下,以详实的史料、完备的藏品和生动活泼的展陈,在深圳深入开展电影党课教育活动,打造了系列活动品牌。如组织开展了中国电影名家游深圳等数十场主题活动和特展,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红色电影进社区、电影沙龙、高峰论坛、影视制作体验、电影知识讲座等主题活动,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红色教育品牌。

教学基地成立后,将加强与组织、宣传、教育部门的合作, 以“电影艺术为媒介、历史现实为内容、培养新人为目的”,做好党员教育和青少年影视教育,并在深圳这方热土迸发出特色鲜明的文化之光。

当天下午,上围艺术村分会场还举行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四史”教育电影课论坛,云端连线中国电影资料馆党委书记、馆长孙向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普布,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省电影局副局长王明珠,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志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陈刚等多位行业大咖,共论“四史”教育和电影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拉动文产发展  多个“项目”值得推

此外,由华视海图文化传媒联合深圳多家文化企业,共同在上围艺术村开建的多个项目,将在此打造影视拍摄基地。据悉,项目包括搭设影棚、引入影视剧拍摄、影视器材租赁、影视后期制作和相关产业等,并在此取景拍摄神话人物传记片和网络大电影。影视基地建成后,将提供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塑造深圳最具特色的取景地。

同时,上围本土设计企业还与多家客户签署了家居新产品研发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数字藏品及周边产品生产等项目协议。

汇聚文创精品  多样“创作”值得看

另外,分会场还发布了文创企业和驻村艺术家以匠心和巧思打造的系列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既有四代传承的本尧堂金属艺术器皿、萧派面塑、国玉雕刻等传统工艺品,又有龙华漫版代言人——玲珑、麦平和他的朋友们数藏平台等当下最火爆的元宇宙和数字藏品,以及客家舞麒麟立体相片等匠心独具的创新之作,形成了“Made in上围”文创矩阵。

融入沉浸式互动  多种“体验”值得玩

除了一个个文化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之外,上围分会场还准备了文化展览、电影展映、手工体验等多种面向市民的文化活动。

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文旅纪录片《观澜河》和人文历史纪录片《樟坑径76号》的首映式;可以在电影美学与技术展上深入观摩电影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还可以到文化传承与艺术园区创新发展论坛去旁听专家们坐而论道。

据悉,12月28日至元旦期间,上围艺术家工作室将面向市民持续开放,开展手工艺体验、展览观赏、美食品鉴等体验活动,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行而不辍,方以致远。从文化元素的深度提炼,到创意设计的点石成金,再到文旅融合让有形的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文博会不仅让文化“磁场”愈发强劲,令上围这个百年老村焕发文化新活力,更让文化“大合唱”的声音愈发响亮,让属于上围的独特文化产业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采写 南都记者 吴春熠

编辑:曾海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