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退烧药皮肤痒?我适合哪款退烧药?主任药师提醒了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1-03 19:48

近日,有市民吃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比如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等。

这是为什么?哪些人群易过敏?退烧药过敏如何处理?对此,南都记者采访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药学部张述耀主任药师。

pic_1259752

南都:为什么最近皮肤过敏人群增多?

张述耀:新冠病毒感染可引起全身免疫反应,会带来一些皮肤上的表现,比如玫瑰糠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因服用药物引起过敏,这是药物反应中最常见的表现,也称为药疹(药物性皮炎)。

南都:哪些药物会引起药疹?

张述耀:几乎所有药物都可能引起药疹,但最常见的有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即退烧药)、安眠药以及青霉素等。

南都:药疹有哪些表现?

张述耀:药疹形态多种多样,有的是大小不一的红疹,有的是凸起皮肤表面的丘疹,有的是水疱等。病变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等,轻者在停用过敏药物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重者若不及时治疗、控制可能引起休克或死亡。

南都:为何退烧药容易引起过敏?

张述耀: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皮肤及其附件的ADR发生率高于布洛芬(42.2% vs. 28.1%)。虽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传统的、安全性较好的解热镇痛药,但在极少数患者中,两药可作为免疫原,激活机体变态反应,导致药疹发生。

严重过敏反应具有不可预见性,可能与自身遗传基因多态性、代谢组学等密切相关。因此,有用药过敏史的患者应从低剂量开始,密切观察用药反应,避免联合用药,最大程度保证用药安全。(退烧药物过敏的原因主要是对于其中的一种或者某种成分过敏引起的。)

文献报道,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后由胃肠道迅速吸收, 0.5~2 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 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均匀, 在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中, 过敏反应占到了44.8%。过敏反应和药物服用剂量没有关系急性重症皮损是病情的严重阶段,常由速发型超敏反应介导,预后极差,该类变态反应是药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布洛芬:皮疹;全身瘙痒;颜面部肿胀;皮肤巩膜黄染;发绀;结膜充血;面色苍白;红肿;水泡;皮肤潮红;下肢水肿;红斑;紫癜;囊泡性皮疹;脓疱疹。

(2)对乙酰氨基酚:皮疹;红斑;瘙痒;水疱;糜烂;灼热;表皮脱落;结膜充血;肿胀;紫绀;发汗;疱疹;黄斑;面色苍白;褐色皮肤;口腔黏膜溃疡;双唇溃疡、头面部及上肢水肿;皮肤疼痛;口唇大疱破溃;面部水肿。

pic_1259753

南都:哪类人群易出现过敏反应?

张述耀:对其他药物过敏的患者,使用退烧药时更易发生过敏风险,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

此外,部分患者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存在错误观念, 认为服用剂量越大、次数越多, 越能迅速缓解症状, 还有患者不知道其他感冒药中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 其实滥用或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也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儿禁用。

南都:出现退烧药过敏,该怎么处理?

张述耀:1.即刻停用可疑的致敏药物

出现皮损之前所有摄入的药物都不能排除,都是有过敏风险的。尤其是之前从来没有用过的药物。发生皮损后一定要即刻停用。如果是因为发热等症状必须继续用药的话,尽量换成之前就用过的,有效果而且没有过敏反应的药。

2.评估病情轻重程度

居家无法进行相关检查时,我们可以根据刚刚提到过的症状来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主要是根据以下几点:

皮损情况:是全身都有还是只有单独一个地方有?口腔、生殖器这些黏膜部位有没有发现?

系统症状:是不是有瘙痒症状,严重吗?会影响休息吗?发热症状和之前相比有无加重?有无出现胸闷?肚子疼?有没有心慌?关节和肌肉痛不痛?头疼不疼?血压怎么样?

如果皮损范围相对小、轻微,可耐受的时候可以考虑在家简单处理之后观察。但是皮损较多、系统症状特别明显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前往急诊就诊。

3、抗过敏药物应用

针对皮损范围较小、轻微、可以耐受的药疹病人来说,可以考虑口服抗过敏药。不太了解的话一定要咨询下皮肤科医生。

4、适当多饮水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多喝水,有助于可疑的致敏药物排泄。

pic_952646


5、均衡饮食,加强营养

药物过敏时,身体处于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状态,代谢会加快,此时应注意营养摄入,有助于恢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6、时刻观察,必要时急诊就诊

在家自己处理后,一定要时时刻刻观察皮损的变化,一旦皮损范围加重,出现胸闷、肚子疼、心慌等系统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pic_1257419


南都:市民应如何选择退烧药?

张述耀:1、没有过敏史:优先选择以前经常吃的一种退烧药,如果既往曾经使用过2次以上药物,一般来说药物过敏的可能性较低。另外,用药方案尽量简单,不提倡同类药物合并使用,比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解热镇痛药,只需要选择一种即可;抗病毒口服液和板蓝根颗粒也属于同类药物,不需要合并用药。

2、曾经有过药物过敏史: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曾经发生过退烧药过敏的病人,再次服用同类或者相似结构的药物都可能马上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建议尽量不要使用,或者先使用其他不过敏的药物,必要时就医,而且就诊时必须清楚告知医生既往用药情况和过敏表现。

总之,药疹的发生率仅为1%-3%。大家还是可以安心居家服用退热剂。但是,一旦疑似药物过敏,经过停药、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皮疹范围反而在短期内迅速扩大、颜色鲜红并伴有腔口粘膜溃疡、发热等全身情况时,一定不要犹豫,尽早就医。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胡颖仪 孙冰倩

编辑:杨丽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新冠康复 科学防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