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履新青海省委书记,成全国最年轻省级党委“一把手”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3-01-04 10:29

据新华社消息,此前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的陈刚已出任青海省委书记。1月3日,青海省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徐启方同志在会上宣布了中央决定,称这次调整是中央从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青海省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

官方简历显示,陈刚,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江苏高邮人。曾任中国贸促会北京市分会党组书记、主任,朝阳区区长、区委书记,2012年7月后任北京市委常委,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省委副书记,2020年12月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2021年2月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二十届中央委员。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履新后,陈刚成为全国31个省份中第三位“65后”省级党委书记,也是全国目前31省份中最年轻的省级党委“一把手”。

TRs3BGdJFiNd4I_noop.png

陈刚。资料图

25岁获北大博士学位,成全国最年轻省级党委“一把手” 

1984年,15岁的陈刚考入扬州师范学院(现扬州大学)化学系,后于19岁攻读哈工大应用化学系硕士,22岁攻读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1990年,25岁的陈刚博士毕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北京玻璃研究所的工程师。

2000年,陈刚由企转政,担任北京外经贸委副主任,后历任朝阳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职,2012年升任北京市委常委。2013年6月,陈刚离开了工作20余年的北京,跨省调职贵州,担任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这一举动被最高决策层定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同年5月,陈刚重返京津冀,任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副省长人选,并兼任雄安新区临时党委书记。2017年6月底,雄安新区管委会获批后,陈刚出任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随后当选河北省副省长。10月,他当选为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2020年10月,在河北工作三年后,陈刚晋升为河北省委副书记。2020年12月,陈刚进京履新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2021年2月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成为正部级干部,至此番出任青海省委书记。

南都记者观察到,此番履新后,陈刚成为继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后,全国31个省份中第三位“65后”省级党委书记,他也打破了此前由赵一德保持的最年轻的省级党委“一把手”纪录。


主政贵阳,将其打造为全国大数据产业高地

1990年,陈刚参加了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组织的一个核子中心的国际合作项目。由于工作需要,陈刚开始使用互联网,成为中国前一百个登录互联网的用户。据媒体报道,也正是在这时,陈刚开始与互联网、大数据结缘。

2012年,陈刚离开朝阳区升任北京市委常委,分管中关村的工作。在一路见证百度、小米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成长中,陈刚逐渐了解到互联网企业如何推动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的发展。这为陈刚理解互联网、理解大数据奠定了基础。

2013年7月,陈刚调任贵州,出任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州水煤资源丰富、常年气候凉爽、地质结构稳定,满足了大数据运营需要大量电力,大数据中心服务器需要恒温恒湿等条件,适宜大数据技术发展。因此,陈刚出任贵阳市委书记不久,就着手在贵阳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为此,陈刚磨破了嘴皮子,把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协会联席会主席王小兰请到了贵阳,让他们从怀疑者变成了支持者。2013年9月,贵阳市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贵阳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双方签约了106个科研类、科技服务类、孵化器建设类、产业类项目,投资总额达465亿元。此后,“云上贵州”问世,贵阳成了中国的“大数据之都”。

在贵阳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签约仪式上,陈刚表示,“贵阳与中关村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不是‘乡下人’攀上城里的‘富亲戚’,而是一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选择。”

在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开发商以为又嗅到了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机会。但陈刚却以强硬的姿态向开发商说不。 “不许房地产项目参加。”陈刚明确表态称,“科技创新不能搞花架子,要沉下去为其聚集金融、核心技术、技术交易等各种要素;这次科技园签约,我们要求所有项目必须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宁可资金少点,也不借机圈地发展房地产,搞个几百亿来凑数。只要是实打实的项目,只要质量精,少一点不怕。”

此外,陈刚还曾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数据铁笼”,为“不敢腐”提供了制度保障。陈刚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据铁笼”就是利用政府的数据,监督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在工作8小时之内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是否公正,以此来改善我们的政务。反腐现在达到了不敢腐的目的,怎么做到不能腐?要通过制度来保障,打造制度的笼子和数据的笼子是制度保障的两个关键。“数据铁笼”将来是促进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减少腐败以及给老百姓提供更加有效服务的一个重大创新。

采写:见习记者 王玮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