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去两年买了房子的购房者来说,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房子是否如期保质地交付。
2023年刚过去五天,就有包括佳兆业、奥园、世茂、旭辉、龙湖等多家房企开始陆续汇报过去一年的交付成绩。
1月5日,据弘阳集团微信公众号披露,2022年,弘阳地产交付近60个项目,约4万套新房;同日,据海伦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官微消息,2022年,海伦堡全年交付面积近400万平方米、超4万户。
月初的前几日,同样有多家房企披露交付情况。据佳兆业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2022年佳兆业集团累计交付29个项目、35批次、超2万套房源;世茂集团同日披露的“保交付”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全年累计实现73城,193个项目批次合计12万套房源的交付;旭辉2022年于全国49城145项目中共交付9万套新房;中梁控股2022年累计交付109个批次,超7万套住房;龙湖集团2022年全年在全国50个城市交付140+个项目,累计交付11万+套品质住宅,100%如期交付……
过去一年,在房地产遭遇动荡的大调整背景下,交付力成为展示企业兑现能力和实力的重要窗口。而从各家房企近期披露的数据情况来看,交付力的分化成为划分头部房企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新标准。
TOP10房企交付规模占总数43.5%
“还是半停工状态,没有看到交付。”“才2万套,还是几个月前的进展”“问下还有多少买房了的还没有交付的?”在房企公布交付情况讨论方面,不少网友对企业公开的交付情况并不买账,尤其是部分年度交付刚过万套的企业。
只是这样的负面评价鲜少出现在头部房企的讨论中。据近期亿翰智库公布的房企年度交付榜单,2022年交付套数最多的房企为碧桂园,全年总计交付64万套房屋;其次是万科,总计交付27.99万套;绿地集团排名第三,交付26万套房。
从榜单中的规模来看,11家企业的交付套数超过10万套。加上2023年刚刚披露数据的龙湖和世茂集团,截至目前已经有约13家企业的交付套数超过10万套。其中,碧桂园前三季度已交付逾45万套,占全国交付总户数20%,亿翰智库预计其全年交付规模将超过64万套,规模遥遥领先,坐稳交付榜第一位。
数据来源:亿翰智库
另有数家房企未披露具体交付套(户)数。根据亿翰智库公布的2022年交付面积榜单可以看到,绿地集团全年交付总面积2700万平方米,绿城中国交付超1000万平方米,同样是年度交付大户,按照户均面积折算,两家房企分别交付套数也在10万套左右。
数据来源:亿翰智库
除此之外,根据2022年12月中国恒大发布的季度信息显示,今年1月至11月,累计交付约25.6万套房屋,总建筑面积约2871万平方米。尽管前11月25万套的交付已经能排名房企年度交付前五,但在2022年初的恒大动员大会上,许家印曾表态要保交楼约7000万平方米、约60万套。时至年末,这一目标已变为力争完成30万套的交楼。
房子能否交付,能交付多少,已经成为评估房企实力的参考数据之一。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交楼”已经成为头部房企的主场。据亿翰智库统计,交付面积最高的10家企业的总交付面积超过2.7亿平,占全国交付面积的40%以上,所占比例较高;其预计TOP10、TOP11-20、TOP21-30的交付规模占全国交付规模的比例分别为43.5%、16.4%和9.7%,不同梯队的份额随着排名的下滑亦随之下滑。
从这个角度而言,TOP20房企的交付规模就占据了全国竣工规模的50%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头部房企对于保交楼工作的重要性。
房企竣工意愿大于新开工意愿
预计2023年竣工面积转增
交付规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同时,以往房企擅长的“跑马圈地”规模扩张已成为过去时。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14.8%,竣工面积上升12.6%。
事实上,2022年,受销售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土地购置面积下降因素影响,房企新开工意愿明显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开工面积已经连续16个月呈现负增长,且降幅逐步较大,至2022年12月,新开工面积降幅为38.9%。
亿翰智库数据同样显示,从走势上来看,2022年的单月竣工呈现出了典型的“V”字形。随着出险企业的增多,竣工单月增速持续下行。然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房企们的积极努力下,竣工规模持续爬升,竣工单月降幅也持续收窄。自三季度以来,住建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举措,通过政策性银行借款、三支箭等方式,“稳企业,保交楼”。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与落地,亿翰智库预计整体竣工的跌幅将呈现出逐渐收窄的趋势,2022年住宅竣工面积将超过6.3亿平米。
随着竣工面积上升,新开工面积下降,这样的数据呈现会给2023年带来怎样的变化?
诸葛找房认为,展望2023年,新开工面积修复滞后于销售市场,在历史周期中,房屋新开工面积的回升普遍滞后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半年至一年半的时间。此外,新开工规模受制于拿地规模,近年来,房企拿地规模缩减,尤其2022年房企拿地意愿降至低谷,地方城投托底现象严重,包括国央资拿地成主角,但国央资以及城投拿地之后开工项目并不积极,预计2023年新开工面积维持降势。竣工上,房企在保交付大环境以及金融16条的支持下,包括销售提速,回款上升,预计竣工面积转增。
随着12月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提出了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亿翰智库预计,后续头部房企将继续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其竣工交付工作亦将更加顺畅的开展。
南都·湾财社记者 孙阳
编辑: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