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顶仪式。
南都讯 记者李梓毅 通讯员杨卓婷 1月15日,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筹)封顶仪式顺利举行,这意味着该校已如期完成前期最核心工程,包括学校行政楼、教学楼、体教楼和宿舍楼建设。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筹)是继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后,全国第三家、佛山第一家港澳子弟学校,学校将于2023年9月1日开学,第一年招生规模约300人。
学校整体工程将于4月底完成 首届招生约300人
坐落于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的佛山,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筹)建筑设计借鉴了岭南传统文化,也参考了港澳建筑特征。据介绍,封顶仪式圆满结束,意味着学校已如期完成前期最核心工程,包括学校行政楼、教学楼、体教楼和宿舍楼建设。接下来的工程建设将正式进入最后阶段——室内装修以及工程验收阶段,学校整体工程预计将于2023年4月底完成。
学校效果图。
据了解,该校具体位置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太平社区体育南路10号,占地面积46亩,现有建筑面积超3万平方米,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办学规模可容纳近1200名学生。校内有超50间现代化教室,近20间多功能教室,配备有足球场、篮球场、室内游泳池、体育馆、图书馆、STEM中心、舞蹈室、厨艺室等。
教室样板间。李梓毅/摄
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筹)将招收幼儿园到高中阶段(15年一贯制)的港澳台侨及外籍人员子女,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平均每班人数不超过25人,第一年招生规模约300人。据介绍,该校实践港澳融创课程,以香港课程为核心,融合与创新中式教育,并将与IB、A-Level国际课程接轨,高中阶段实行“国际+”课程模式,主要开设DSE、A-Level课程,未来将开设IBDP课程。
广佛莞“暨大”一门三校
据了解,事实上,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项目早在几年前就与佛山结下渊源。2019年,佛山市石门中学、暨南大学与香港维港教育集团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路径机制研究》课题合作研究,该课题集课程研发、教师发展、学生培养以及办学机制研究于一体,旨在提升湾区整体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国际一流湾区教育目标的达成。该课题被广东省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专项教育科研专项项目”,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创办正是该课题关于湾区合作办学机制研究成果在办学实践上的具体体现。
香港维港教育集团董事长邓强光在致辞中提到,“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项目可以说是源于佛山,成于佛山,现在是回归佛山。依托这片岭南文脉和发展福地,承接大湾区战略布局利好,满足‘国家所需、湾区所盼、佛山所能、南海所愿’,再加上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办好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筹)充满信心。”
石门中学校长李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石门中学将与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筹)进行资源共享和师资互动,同时促进两校师生在体育、艺术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交流。
“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筹)应该是最幸运的一所学校,因为我们在前面已经开设有两所学校,它的开办也将得到前两所学校的支持,一是抽调有成熟管理经验的骨干教师或管理人员到,第二个是,前两所学校的特色学科或者成熟的办学模式也可以移植过来,第三方面,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已经获得一贯制IB认证和国际学校委员会(CIS)认证,这种模式也可以直接影响到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筹)。”香港维港教育集团副总裁、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筹)项目组长 孙晓杰告诉记者。
他还提到,目前,佛山地区学龄段港澳子弟大约有2万名,随着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未来也将有更多香港学生到内地学习。
2019年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港澳子弟学校在贯彻落实《纲要》过程中应运而生。2021年,由暨南大学指导,香港维港教育集团和东莞伊顿教育集团联合创办了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2022年,第二家港澳子弟学校——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顺利开学。
据孙晓杰介绍,广州、东莞两所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发展良好,目前,两校分别有学生760多名和450多名,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仪式上,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表示,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创办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民生工程,将为佛山的港澳台籍及外籍人员提供多元化、国际化的教育服务,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到佛山生活创业,进一步提升佛山市的国际魅力,并祝愿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能传承暨南大学“忠、信、笃、敬”的精神,依托百年侨校的优良传统,成为粤港澳基础教育合作的标杆。
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李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