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新冠患者戏称自己得了“哭株”“眼痛株”,感染新冠病毒后为何眼睛会不适?“阳康”后如何护眼?1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市新闻发布厅召开眼健康专家访谈会,邀请多位专家介绍眼健康相关知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主任医师杨晓接受记者采访。
“阳了”戴OK镜易造成角膜感染
切勿用酒精消毒隐形眼镜
问:“阳了”以后能否戴隐形眼镜和OK镜?“阳康”后多久可以恢复佩戴OK镜?
杨晓:人体感染病毒后,抵抗力会严重下降,如果此时佩戴隐形眼镜或OK镜,可能会增加角膜感染的风险,而且眼表会传播病毒,无论是美瞳还是OK镜,都不可以佩戴。
如果是美瞳等非必需的接触镜,不建议太着急,“阳康”后两周、眼睛没有不适的情况即可佩戴。而如果是用于近视防控的OK镜,在转阴一周后、眼部没有症状了,经医生检查后就可以考虑佩戴了。另外,佩戴OK镜的青少年本人“阳康”的同时,建议确保同住人“阳康”,才重新考虑佩戴角膜塑形镜。
在佩戴时,有三点注意事项:首先,要坚持做好手部卫生,为避免病毒传播,摘戴接触镜前,应做到正确有效地洗手;其次,戴镜操作台建议在使用前、后都使用酒精消毒,但切勿使用酒精对镜片消毒;最后,确定可以继续戴镜后,镜盒、吸棒等护理工具建议更换新的,或者提前进行消毒,清洗晾干后可再次使用。
如果患者眼部已经恢复好,但眼部仍有红血丝、流泪、眼痛等不适,则要经医生评估后再确定是否可以恢复戴镜。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主任医师杨晓
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首道防线在家庭
应增加户外活动的频率
问:有报道称,新冠疫情导致户外活动减少和在线上课时间增加,让青少年近视问题“雪上加霜”,近三年的青少年近视人数是否增加了?
杨晓:据统计,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3.6%,到2019年降至50.2%。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总体近视率又上升到52.7%,但仍比2018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
从广州市的情况来看,2020年,新冠网课期间的近视发病率较2019年增加7.9%,这主要由于特殊时期户外活动显著减少,网课时间增加、电子屏幕使用增加有关。
问:应该如何帮助青少年防治近视?
杨晓:预防青少年近视,首道责任防线在家庭。家长应保障青少年的户外活动和锻炼、营养和睡眠,控制电子产品及学业负担,早发现早干预。
需要重点倡导的是,青少年应多在白天进行户外活动,天黑后活动或散步作用不大,因为户外光线没有达到保护视力的要求。此外,对于保护视力而言,户外活动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眼睛沐浴到阳光,吸收多光谱的营养。
不少家长反馈,2小时的户外活动很难达到,但青少年可以利用课间、午休、上下学等碎片时间多与阳光接触,达到积累叠加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充分运用周末的时间来补足户外活动。
家长和青少年还可以实践“20-20-20”原则——看屏幕20分钟后,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至少20秒以上。坐姿正确能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书写阅读时要保持用眼距离合理、头位端正,坚持“一尺一拳一寸”。
另外,目前近视防控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也出现了不少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理论或手段。特别提醒家长在近视防控选择手段上,要征求医生的专业建议,选择适合的近视防控手段。
问:“阳康”以后,多久能用阿托品散瞳验光,或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
杨晓:目前,尚未有证据证明单纯使用阿托品会增加眼部感染的风险。但感染期间,眼部可能出现结膜炎、眼红、流泪、眼痛等其他眼部症状,使用阿托品眼药水,可能会增加眼部的刺痛感等不适症状。因此,建议等转阴、眼部没有不适症状后再使用,如使用后有不适,需要找医生进行评估。
“阳康”后,若需使用低浓度阿托品近视防控的治疗,也是建议等眼部没有不适症状后再使用,如使用后有不适,需要找医生进行评估。
采写:南都记者 杨晓彤 杨丽云 实习生 吴颖 庄欣锐 郑凯丽
图:南都记者 梁炜培
编辑:杨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