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还是热,但画风已经不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3-02-04 22:14
pic_1267135


近日,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经济年报陆续发布。其中,第三梯队龙头城市——惠州发展迎来爆发,2022年经济数据表现最为抢眼,实现GDP超5400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以4.2%的GDP增速高居全省首位,比全省增速(1.9%)高出2.3个百分点。

2022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2023年广东开年即冲刺。根据各市公布的数据,与省里确定的2023年GDP增速5%以上的目标相比,多市将目标增速定为5.5%或6%以上。例如惠州,目标增速为7%以上,广深佛莞均定为6%或以上。

随着全省高质量大会的召开,讨论经济增速的语境已大不相同,看待GDP增速的视角也要随之改变。

省委书记黄坤明在高质量大会提出,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又很重,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现在,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我们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主要也在质上。只要质的提升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就可以迎来量的井喷,可以开启新一轮发展和赶超。

因此,当前谈论经济增速是在追求质、兼顾量的背景下展开的。广东所追求的质,是以制造业打底。目前广东制造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6万亿元大关,拥有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8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同时,广东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约占全国的1/8,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四成,贡献了近四成的税收,吸纳超三成的就业人口。

在制造业方面拥有的基础和优势,使广东有底气喊出制造业当家。然而,仅做制造大省还不够,因为这只说明了数量足,要追求质量就要让广东成为制造强省、“智”造强省,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这背后尤其需要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2022年广东省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广东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足,由于数字化转型发展前期投入较大且有一定的风险,传统企业面对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往往动力不足且过于谨慎,导致省内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难以推进;绿色制造发展水平较低,难以适应“能耗双控”的绿色发展要求。所以,以制造业作为样本,各地市的GDP目标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统筹量与质的关系,做大高质量发展下的增量。

其次,驱动地市实现目标增速的动能不同。以优等生惠州为例,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速的贡献最大,而第二产业中,“2+1”产业,即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其增长率又尤其高。特别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率达到了129.9%。而在石化、能源上,23宗石化、能源项目已被列入惠州“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项目清单,预计2023-2025年总投资776.3亿元。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与惠州相比,佛山又有自己的特色。2022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61.84亿元,增长1.6%。制造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全市规上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524.13亿元,同比增长1.3%。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中,佛山数量领跑全省。根据规划,佛山将在未来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泛家居、建筑材料等产业集群,着力形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产业集群。

可见,驱动经济发展的动能在不同地市已呈现差异化、特色化、地域化的特征。即便都处在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各地市的细分方向也有所不同,这是地域特点、产业转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城市不断摸索发展重心的结果。

最后,则是发展更注重协调。自广东提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构想,锚定区域协调发展后,促进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就成为重要工作。广东省财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27.8%,2021年达到80亿元。从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生态补偿到对口帮扶协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发展成果越来越成为发展的目标。

如今,经济增速仍然很重要,GDP还是非常受关注,但画风已经不同,看待的心态和角度已发生变化,要力争量中有质、质中有量。

编辑:何起良

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