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2023年中山两会,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委员魏亚敏带来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健全人格培养,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她建议: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衔接、贯通培养的一体化体育教育体系,为运动条件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提供畅通的升学路径。
中山市政协委员魏亚敏
问题:体育人才培养路径不畅通
魏亚敏提出,目前体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体育文化氛围有待加强。受疫情影响,近年来青少年户外运动时间减少、社交减少,沉迷手机和游戏的时间变得更多。对体育学习兴趣不高,不喜欢运动,“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的现状越发常见。此外,家长对体育运动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担心孩子因体育锻炼影响学习。
二是体育教学场地参差不齐。纵观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体育锻炼场地,但这些资源差异较大。公共体育场地空间也普遍稀缺,体育设施器械陈旧并缺乏维护。以石岐街道为例,全区共有11所公办小学,拥有200米跑道学校仅5所,有足球场的仅6所,有泳池的仅1所。市区可供使用的足球场地屈指可数,场地严重不足。
三是体育师资力量稀缺不足。各学校体育教师不足,专业教练缺乏,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是制约体育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校内,体育教师不仅超负荷工作、更不能发挥本专业能力服务于教育,如专业游泳专业的老师教学生打篮球,篮球专业的老师教学生踢足球现象普遍存在;校外,体育培训市场不规范,教练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无证上岗成为常态。
四是体育人才培养路径不畅通。以足球为例,在初中阶段学习和训练有效融合出现困难,导致很多学习成绩优异体育技能突出的优秀苗子进入初中后中断足球训练。据调查,中山市青少年体育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缺乏高层次体育人才。近三年,高中高水平运动队生源质量下降明显,高考通过体育特殊类型招生(高水平运动队、优秀运动员保送)录取到国内高校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
建议:构建贯通培养的一体化体育教育体系
魏亚敏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建议提高全民体育认知,推进体育文化建设。生命在于运动!提高全民体育认知,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积极开展学校、社区、街道(镇)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参与组织体育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同时改善市级体育场馆设施主动承接省、国家体育赛事,在全市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点燃青少年对运动的认知与热情,更能在运动中享受乐趣,逐步养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
二是建议改善体育场地设施,为体育运动提供保障。良好的运动环境、场地与设施的完备,是运动的保障。建议有关部门做好排查摸底,安排好资金,做好体育场地和设施改善时间表,加大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提供机会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
三是建议“校内补充”和“校外引入”双管齐下,解决现有专业教练不足和水平不高问题。建议出台政策打破壁垒吸引优秀退役运动员尤其是获得国家健将级及以上称号的优秀运动员到中山任教;利用课后托管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体育服务,让优秀的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运动场地资源,增加服务学生范围,丰富体育项目,更能让孩子得到更专业的训练;同时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监管。
四是建议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衔接、贯通培养的一体化体育教育体系,为运动条件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提供畅通的升学路径。鼓励部分镇区(街道)探索开展体育专业项目9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和灵活学籍制度,打造体育后备人才梯队,为培养出运动能力强且学习更出色的中山“谷爱凌”创造条件;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设立和现有特色学校的规范管理,统筹规划小、初、高各学段,避免断层;此外优化中考体育方案和高中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方案,发挥好指挥棒作用,让更多的青少年享受到体育的乐趣,爱上体育,促进体教深度融合。
南都中山两会报道组
南都记者侯玉晓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中山2023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