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随着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件的频发,“抑郁症”“青少年心理问题”这些词语再次涌入大众的视野。对此,深圳恒生医院心理科许宏冰主任近日做了一场分享,关于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心”世界。
青少年抑郁障碍常见吗?
青少年的自杀往往合并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的诊断,而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据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中的数据显示,自杀是15-29岁年轻人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抑郁障碍(depression disorder)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愉快感丧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多伴有焦虑、身体疲乏感、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通常呈现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和功能受损的特点。
对于家长来说,有哪些信号提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深圳恒生医院心理科许宏冰主任表示,其实青少年抑郁症离我们并不远,当孩子“不乖”了,把心“封”起来的时候,作为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最近正值开学季,不少学生对于重回校园存在无法适应的表现——紧张、烦躁不安,甚至抵触、逃避开学。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这些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当父母不能支持时,需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经常情绪低落,不愿出门,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情绪不稳定;
2.精力不济或疲劳感;
3.自习或写作业时走神,精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4.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或者早醒、易醒,睡不安稳;
5.过分沉迷电子产品,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
6.提起上学就会各种身体不适,医院各项体检又没有发现明显问题;
7.表达负面情绪,向家人和朋友透露自己“不想活了”,有厌世情绪。
如果发现孩子有反常行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许宏冰主任提到,如果父母能够及早发现青春期孩子的反常行为,并加以关注和疏导,就能帮助孩子顺利走出困境。值得提醒的是,如果父母自感支持不到孩子时,需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以免让病情发展得更严重。
1.先共情,去体会孩子当下的感受(共情绪)
父母时刻对孩子的精神状态保持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认识到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不是使小性子,而是在向父母求助。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情绪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发火,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或者对孩子的情绪问题视而不见。
2.再看见,去从TA的角度(TA有什么样的困难)
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能让孩子把情绪憋在心里,而是要及时引导孩子进行清理和疏解,把情绪中的“垃圾”倒出来。
父母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交流,如果发现孩子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父母可以耐心地询问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倾听孩子的感受。在沟通交流中,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帮助,那么就能整理好心情,轻装上阵。
3.再看到,去从TA的立场(TA的认知信念)
父母需要静下心,耐心坦诚地倾听青春期孩子诉说他们内心的压力。接纳、认同孩子的压力,听听作为TA的立场上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4.再引导,站在中立的角度(看清真相,打开心门)
站在客观的角度,不加以评判和加标签,让事件如实地呈现出来,通过孩子对事件的描述,引导孩子看到事物的真相,不施加任何的外力,只是让TA看到TA就会有所改变。
5.再带领,引发去思考(如何做)
耐心、细心地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孩子自己的思考,给孩子充分的支持。
6.再延伸,去突破(经历挫折,激发动力)
通过以上5步骤,孩子们就会从挫折中找到力量,找到自信和支持。在TA的内心认为父母是TA安全的港湾,是TA可以依靠和支持的动力。
7.增加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增进亲子关系,帮助孩子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
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强健的体魄才是孩子未来的根本。运动能释放一种叫做内啡肽的大脑激素,这种激素能促进健康的感觉,改善整体情绪。
父母如何学习成长,才能支持到孩子?
许宏冰主任表示,父母和老师如何“存在”是孩子最好的教育。作为父母来讲,自己存在的状态就是孩子最主要的“环境”,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颗与生俱来的成功种子,决定孩子是否茁壮成长,离不开父母是否给予孩子适合TA生长的土壤.
1.帮助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系统
亲子关系系统、学校关系系统、社会关系系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成长的核心。亲子关系系统是其他两个系统的基石。只有早期建立好亲子关系系统,这里面包含与父母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加强亲子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好这个内在心理系统,孩子内心是安定安全的,TA会全然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什么事情,不会因为外界人、事、物的压力而逃避、困扰等,而是会主动寻求家人帮助或是朋友的帮助等,不会把事情压抑在自己的内心。
2.父母应转变认知,不要将自己未满足的期待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实现;允许孩子做自己
很多父母是带着自己童年期没有被满足的愿望来照顾下一代的,或者是带着不要让孩子重复自己经历过的苦难的想法,来帮助下一代避开自己曾经遭遇过的各种挫折。然而,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当年父母的愿望,不一定是孩子的愿望,满足了自己,可能无法满足孩子。当年父母的挫折,在今天的环境下对孩子不一定是挫折,先成人,再成才。先让孩子在他们的每个成长阶段中体验快乐,成长自己,活好自己。
3.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的现状,感受孩子目前需要帮助的需求
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奇迹,领悟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引导孩子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4.尊重、理解孩子,给予孩子适度的空间,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要鼓励孩子欣赏自己的与众不同,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特长,进一步享受生命的精彩,激发孩子实现生命价值的欲望。
5.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加强自我学习和成长,做学习型家长
父母是人也不是神,也有错误的时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唠叨。与孩子共同成长,做个心态积极开放真诚的父母。
6.调整期望值,减轻孩子压力
父母不要以单一标准——学习成绩来评判孩子,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孩子的起跑线不是仅只在学习成绩上......人生无数种精彩,起跑线不止一条,这需要父母宽广的视角和格局。
来源:深圳恒生医院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