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湾拥抱诗意:“2023荔湾诗会”在广州荔湾湖公园举办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3-02-18 17:12

城市需要诗歌,这是因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缩影,诗歌帮助城市走出更美的星光之路,而个体寄居城市,个人的精神世界需要诗歌去营造私人的心灵空间。一座城市对待诗歌的态度,就是生命的温度,就是文明的高度。

2月17日,由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荔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湖上之光:时间与万物的背后——2023荔湾诗会暨广州文学漫步”在荔湾湖公园“水上舞台”举行。

IMG_4869-opq367573754.jpg

2月17日,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著名诗人黄礼孩、世宾、梦亦非、安石榴、杜绿绿、皮佳佳、冯娜、嘉励、曾欣兰、杨莲、程峰、鱼小玄、墨家及作家鲍十、庞贝、陈崇正、陈善壎、王美怡、林宋瑜、陈初越、索耳等30多位在荔湾老城区漫步,感受荔湾的人间烟火及时空转化出来的生活气息,成为这个春天美好的文学身影。

漫步在日常生活中是平凡的行为,但一旦赋予文学艺术的视角,就对漫步路过的目的地有了新的打量与勾勒,就有了新的发现与书写。诗人杨莲由衷说“每年春天的广州文学漫步——这么惬意的事情也变成了我们心灵上的仪式”。诗人们行舟踏春,在文塔码头上岸时,听讲解员讲述文塔的往事,诗人崔世林一时兴起,用吉他来唱诗,诗人们朗诵或者即兴舞蹈,都是荔湾春日的身影,也是文学投下思想美丽的影子。

自2021年举办以来,“广州文学漫步”作为一个文学概念已经为广州文学界达成了共识。诗人世宾说:“黄礼孩用‘文学漫步’的形式,以参观、漫步、写诗、诗歌朗诵、音乐演奏、民谣歌唱等文人雅集和各种具有群众性的文化形式来组织活动,这无疑会提升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并在市民生活中带来更深刻的精神生活。”

作家艾云说:“广州文学漫步活动新颖独异,希望它坚持下去,成为荔湾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诗人、作家们坐在彩舸游船观赏美丽的湾湖风景,微风习习中荔枝花香的弥漫,石子路上木屐声声的韵致,涟漪湖面上泛舟的倒影,亭榭楼阁间传来的宛啭莺啼粤曲和粤剧那使人陶醉的声音,一切都是令阜内外赏心悦目激发审美想象的活力四射的空间。

“荔湾有自己的生命故事与情节,应该发掘打造。走到广州,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大型现代化楼宇林立,白领穿梭其间的忙碌身影,西关的荔湾散发另一种味道与光芒,它有太丰富的原生文化元素,有太淳厚的传奇故事,有太妙曼的淡定从容的生活状态。以文学的名义,以诗歌的名义,让人们走进这里,你会惊讶这里竟然蕴藏令人称奇的目不暇接的宝藏。”

诗人、作家黄金明说:“诗人黄礼孩策划的‘广州文学漫步’,为诗人、作家和学者提供了一次走出书斋、凝视西关的机会。作家在漫步中跟城市交流,跟风物对话,并专门赋诗撰文,在音乐的伴奏下(甚至直接谱制成歌曲)面向公众诵唱,效果甚佳,创意非凡。”

2000x1333_63efaa614c2d1.jpg

文学漫步之后,当天晚上举办了“湖上之光:时间与万物的背后——2023荔湾诗会”。诗会以“序:荔枝湾,春意时刻;第一篇章:荔枝湾,理想故乡;第二篇章:荔枝湾,人间草木;第三篇章:荔枝湾,秋日回眸;尾声:荔枝湾,水的回声”构成。其中“荔枝湾,理想故乡”,选择了古代诗人杜甫的《归雁》、刘言史的《越井台望》、杨万里的《闰三月二日发船广州来归亭下之官宪台》、张九龄的《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黄滔 的《广州试越台怀古》、汤显祖的《广城二首之一》、何绍基《满庭芳·别潘德畲、伍紫垣》、黄遵宪的《凭吊海山仙馆》及当代朱光的《望江南·广州好》、陈善壎的《柳梢青》,这些都是吟诵广州的诗人篇,由青年编导吴梓岚来创作,做当代的叙述与表达。

2000x1333_63efaa6145be1.jpg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艺术家傅彦斌用书法把十位诗人的诗歌创作成当代的视频,为诗剧的演绎带来前卫的呈现。此外,主办方还把傅彦斌的书法在诗会现场进行展出,这与常见书法场景不同,大小同构,高矮不一的书法柱子装置,与观众进行了观看与体验上的互文关系,以此来形成“再域”的结果。装置上的小字为小草,章法注重书卷气息,墨色浓淡干湿,自然书写,整体逸气,使得诗会的外延空间产出了变化。

诗会的总策划、诗人黄礼孩说:“荔湾是诗词之乡,西关是广州的心灵之所。今天,广州重新推崇诗词,是希望将古诗从封闭语境里复活,让我们的心灵回到古典诗歌的现场,寻求祖先与人类文明永恒地站在一起的诗歌基因,寻找过往大师创造的秘密,更好去做具有当代审美力与自由认知力的现代人,去重建对未来的想象。”

2000x1333_63efaac2e7aa3.jpg

2000x1333_63efaac31a4b9.jpg

一场优秀诗会的呈现,必然注重在地文化的书写,从而走向观念与现实结合的表现。诗会还邀请到广州诗人嘉励创作《泮塘之约》、诗人汪治华创作《荔湾湖》,以及诗人黄礼孩用真挚的情感书写了《西关记忆》,这些诗歌都是对荔湾的个人认识和另类书写,朗诵者黄戈、曾洁、陈阳 、黄楚雯,通过声音与肢体语言,让人走出荔湾思想的边界。

广州的春天包含着金黄落叶的秋天,这样春秋瞬间转换的奇妙体验,在一线城市中,也就广州独有,这也成为本届诗会“湖上之光:时间与万物的背后”偶然天成的美妙之处。第三篇章“荔枝湾,秋日回眸”就是这一场景的呈现。从英国归来的青年戏剧导演陈晶晶联合广州本土戏剧演员冯韵珊、王瑞辉、谢嘉金、吴梓岚等一起,把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的《等待一个秋天的日子》、以色列诗人阿米亥的《秋日将至及对父母的思念》、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秋日》、英国诗人伊丽莎白·詹宁斯的《初秋之歌》、俄罗斯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的《我从苦难和粘涩的深潭中出世》以及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的《麒麟草,晚秋》等经典诗歌搬上舞台,完成了“秋日回眸”这一诗歌剧场,对诗歌做出新的尝试,那是自然想象与社会生活在个人心智和诗歌心灵之间的碰撞。

IMG_5211-opq367631275.jpg

诗会的高潮之处,是民谣音乐人赵鹏飞把诗人黄礼孩专门为荔湾湖创作的歌词《荔湾湖,那白鸟的流波》谱曲演唱,把荔湾湖的春光点燃。十八十九世纪,荔湾的十三行是世界贸易中心,也就是荔湾之水链接着全世界的大洲大洋。水是活泼的生命,水是流动的时间,水是自由的精灵。

诗会最后以黄礼孩创作的《水的一切都是颂歌》来作为结束仪式,舞者以“水滴”的球体作为道具来演绎,以当代戏剧的方式,把“叫水为亲爱的,水汽升上去/隐隐闪现百合的翅膀/如一滴水隔着雪花/带着白色珍珠到来,那里有无尽的勉励”的意境淋漓尽致呈现出来。“湖上之光:2023荔湾诗会”以质朴的情感照亮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照亮了广州荔湾春日的天空。


南都记者朱蓉婷

编辑:朱蓉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