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变差频繁踩空,不是老花、近视加深可能是白内障!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2-23 11:03

“我才53岁,怎么会得白内障呢?”得知自己患了白内障后,李先生非常惊讶。今年53岁的李先生(化名)一个月前视力骤降,以为是近视加深,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原来是白内障在“作怪”。

53岁男子高度近视又遇白内障,险些失明!

李先生自小视力就不好,小学时双眼就已高度近视的他,成年后近视度数更是攀升至1000多度,散光也很高,镜片更是越戴越厚。尽管戴着像“酒瓶底”一样厚的镜片,但看远依然很吃力。为了维持正常工作、生活,李先生付出了百倍艰辛。谁知,近一个月来他的眼睛又出现了新问题。

副本视力变差上下楼梯频繁踩空,53岁男子想换眼镜却被查出白内障!(1)409.png

“近一个月来我看东西越来越模糊,想要看得清楚就只能凑很近看,眼前像是蒙着一层雾,干活也是瞎摸,非常影响工作和生活,就前几天,上下楼梯的时候连台阶都看不清,频繁踩空,家里人都颇为担心。”李先生心有余悸地说着自己的病情,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十分迫切地想解决自己的视力问题。 

接诊李先生的是广州黄埔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青光眼白内障科)胡颖星副主任,经检查发现李先生的双眼裸眼视力都只有0.08,在进行眼底检查时,在李先生的左眼视网膜发现了一个裂孔,初步诊断为: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双眼高度近视、左眼视网膜裂孔。

 

800x543_63f6cac5c493a.png

患者右眼眼底照

800x449_63f6cac645a0b.png

红圈为患者左眼视网膜裂孔激光封闭治疗术后

“白内障不是老人家才会有的吗?”面对李先生的疑惑,胡颖星表示,由于高度近视人群的眼球壁薄、眼球的血液供应差,加上营养代谢异常,很容易使晶状体变性发生混浊,从而形成白内障。在临床上,高度近视眼人群患白内障的年龄往往比正常视力的人要提前。再者,高度近视患者出现眼底疾病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

“由于李先生是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应该尽早手术。如果拖延治疗,晶体完全混浊后,医生无法看清眼底情况,也就无法评估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晶体混浊程度越高,其硬度越大,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越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相应也会延长。”

散光双焦点人工晶体

一次性解决白内障和散光的问题

考虑到李先生用眼要求比较高,平时不仅要工作、使用电脑,还要读书写字,而且术后不想戴眼镜,普通的人工晶体已无法满足其需求。根据李先生的自身条件,经充分的术前沟通,专家为其量身定制了个性化手术方案,即通过植入散光双焦点人工晶体,一次性解决白内障和散光的问题。

1月12日,该院武哲明院长顺利为李先生右眼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双焦点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李先生左眼的视网膜裂孔也于1月20日顺利实施了激光封闭治疗术,术后经一段时间的恢复观察,并严格评估手术适应证后,2月7日,武哲明又顺利为李先生左眼眼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双焦点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术后李先生恢复情况良好,李先生右眼视力提升至1.0,左眼视力提升至0.8,带给他不少的视觉震撼。“我从小就已经习惯了模糊的世界,我已经忘记了,现在不用戴眼镜都能看清楚,原来清晰的世界是这样的!”一站式解决了近视和白内障问题后,李先生颇为激动。

胡颖星提醒,白内障的发生与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而高度近视患白内障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5倍,且潜在有眼底、黄斑区病变的风险,因此高度近视患者不仅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眼部的屈光变化,还要定期做眼病筛查,以便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高度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半年要做一次眼部专科检查,以防严重并发症出现。若出现白内障更应该尽早手术,因为随着时间的拖延,眼底条件会越来越差,手术难度和风险就越大。”

采写 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曾秀芬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