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叶孜文 通讯员 穗文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2月26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广州好家风”特别节目在动人的歌声中上演。本次特别节目以“家风传湾区 花开英雄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弘扬广州好家风”为主题,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来自广州的文明家庭典型以及“新时代好少年”分享了他们的好家风故事。
五组“文明家庭”解密幸福密码
传承好家风,育人细无声。在情景秀“家和万事兴”现场,五组来自广州的文明家庭讲述他们如何将好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讲述普通家庭中触动人心的传承故事。
“广州南沙书香家庭”聂燕家庭五代人出了八位老师。当一名教师,是他们一代又一代的选择,也是好家风的传承。如今,聂燕和她的丈夫正奋斗在南沙教育的第一线,她的儿子和儿媳也继承了教师的事业,她的父母为新中国的教育耕耘了一辈子,她的爷爷是建国之后的第一批老师,她的曾外祖父是清末一位私塾先生。“在我们之间传递的不只是教学和学科知识,还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广州最美慈善家庭”郑子殷家庭关注老幼法律权益的保护。作为一名儿童保护公益律师,郑子殷走进600多所学校,为16万青少年普法宣讲。郑子殷的妻子张文婕是一名长者公益服务律师,在社区中为超过2万名老人普及防骗知识,对于他们而言,最浪漫的事是在公益路上相伴到老。
“广州市书香家庭”攸佳宁家庭分享他们亲子阅读的故事。通讯员供图
有国才有关、有国才有家。“全国最美家庭”邢蕴莹家庭邢蕴莹和其儿子儿媳三人均为海关关员,他们守护国门安全,忠诚为国把关。一家人聚少离多。在浓厚的家风影响下,邢蕴莹的孙女邢嘉琳也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关关员。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全国最美家庭” 李桂泉家庭是一个长期从事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家庭。李桂泉从事公益事业十几年,并带动妻子、儿子、孙女一起加入志愿服务行列,4年来已经有38位亲友加入了李桂泉志愿者队伍。
“阅读也是一种缘分,这特别的缘分,让我们一路走来成为一家人”。“广州市书香家庭”攸佳宁家庭热爱阅读,与书为伴。在家中,攸佳宁让女儿们多读书、多积累,让阅读陪她们远航。每天晚上9点到9点半、每周日上午9:00-10:30,是他们一家约定的读书时间。
真情故事彰显好家风力量
在红色家风对话中,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用一封家书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分享父亲焦裕禄的廉洁家风家教故事。
作为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焦守云著有《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她分享父亲生前要求领导干部不搞特殊化,在临终前还与妻子约法三章:不准向组织上要钱,要东西;不准给组织上添麻烦;不准向组织上要救济。
焦守云用一封家书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 通讯员供图
“我父亲常说,既然事情总要有人去做,那我就把事情做好。”如今,焦裕禄的故事也深刻影响着焦守云的子女。焦守云的儿子现在也是一名干部,他对自己要求严谨,尽职工作。“我儿子经常说要用姥爷做事的方式对待工作,正是因为我父亲的影响,我们的家人才会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一代代地传承父亲的精神。”
2022年有一个创下了1.4亿播放量的视频,让广州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在大江南北传扬,视频的主人公广州市白云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白云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晓立讲述他“担当”背后的家风故事。
“我父亲拥有58年的党龄,我入党也有31年了。父亲经常告诉我,老百姓喜欢你,你的工作才有意义。这是父亲的口头禅,也是我的座右铭。”对于王晓立来说,好家风的传承在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好家风”浸润广州,濡染湾区
一个名字,一段寓意,名字是中国人家教与家风的浓缩。节目现场苏隽粤、张圣远、黄予晴、陈启漳、车雨之、闫尚博6位广州“新时代好少年”带来他们名字里的家风故事。“2020年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苏隽粤是广东人,从小跟着外婆一起唱粤剧,她说自己的名字里承载着家人对其传承粤文化的期盼。“粤是广东省的简称,家风融入我的名字之中,家风将伴随着我的一生”。
现场特别策划了“家风清正 幸福传城”板块,广州市11个区青年纪检监察干部代表,用11幅字画阐释了11个区的家风特色。节目最后还发布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妇联联合命名的首批14个广州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
据了解,“广州好家风”品牌从2017年开始打造,七年春风化雨,七年润物无声,好家风已经成为广州的亮眼名片,好家风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广州,也濡染着湾区。
编辑:叶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