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年投十亿构建阶梯支持体系,给基础研究人才更多自主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3-03-02 23:43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科学技术局获悉,《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工作方案》已印发。其中指出,广州未来五年将投入市级财政经费近10亿元,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基础研究人才梯队支持体系。

该方案不仅将重心从“项目”转移到“人”,还率先构建以年龄层次、研究基础、资助额度等多维复合、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启航-续航-领航”阶梯支持体系。

重心从“项目”转移到“人”

建立关联人才培育成效的验收评价机制 

将重心从“项目”转移到“人”是此次方案的一大亮点。记者观察发现,方案从过去的“以方向选项目、项目定人”改为“以方向选人、以人定项目”,从过去的“项目验收绩效评价机制”改为“关联人才培育成效的验收评价机制”。

“提出问题、探索未知、拓展认知边界,是基础研究的目的。”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翔表示,该方案给不同层次的基础研究人才提供相应资源,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更加关注人才成长的自由空间。“基础研究要以人的成长为根本目标,需要更多耐心和宽容失败,给予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由探索。”

其中在“启航”和“续航”项目开展结果导向驱动的“五个一”联动式验收模式(即“一篇论文、一项专利、一个项目、一项奖励、一个职称”);面向菁英的“领航”项目,探索开展与国家级人才项目相关联的验收机制。不再另设验收指标、不组织技术专家评审,由组织单位审核后通过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所涉及的项目,全部按照全过程简政放权改革进行管理,项目中的市财政经费均实行“包干制”,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基础研究人才创新活力。

坚持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鼓励基础研究人才坐得住“冷板凳”

“我们不仅要吸引人才,还要自主培养更多的人才,平衡好引才和育才的关系。”孙翔表示,该方案一方面鼓励基础研究人才坐得住“冷板凳”、潜心做学问;另一方面作为科技主管部门,也要坐得住“冷板凳”,以更高的站位和更长远的眼光,完善基础研究人才长周期支持机制,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此次方案也充分尊重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人才成长客观规律,以阶梯式的项目负责人年龄和项目额度设计,铺就广州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路径。

该方案指出,广州率先构建以年龄层次、研究基础、资助额度等多维复合、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启航-续航-领航”阶梯支持体系。其中,即将实施的青年博士“启航”计划,将继续支持35岁及以下的青年博士开展5万元/项的自由探索研究;优秀博士“续航”计划主要支持已获得“第一桶金”且成功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的优秀博士,将给予10万元/项的滚动配套支持项目,该计划支持4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科技菁英“领航”计划,主要支持42岁及以下的科技菁英冲击国家“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

拓展共建单位覆盖面

继续实施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

2021年,广州在全国首创“市财政经费+共建单位自筹经费”形式的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目前已投入市财政经费0.44亿元,撬动广州地区22家参与共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型龙头企业投入超3.23亿元。

此次方案也提出,2024—2028年连续5年,每年面向广州地区一批有较强基础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拓展现有市校(院)企联合资助项目合作共建单位覆盖面,以一定的市财政经费投入,撬动不少于5倍的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

据悉,下阶段广州市科技局将继续拓展共建单位覆盖面,每年市财政投入不超过0.6亿元,以共建单位投入与市财政投入比例不低于10:1为原则(其中每家共建单位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鼓励在基础研究领域有研发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和科技型行业龙头(上市)企业等各类单位,结合本单位学科优势和发展需要深入开展基础研究。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编辑:王美苏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王美苏1.99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