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中如何发挥央企职能?专访中国安能董事长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3-03-09 11:43
微信图片_20230220182145.jpg

两会●高见

2021年7月河南的特大暴雨救援中,一艘满载400余人的“救援航母”引发全网关注,它在数小时内帮助新乡千余名被困受灾群众安全转移,是中国安能集团应急救援的众多硬核装备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308164116.jpg

2021年7月22日,河南新乡,中国安能救援队员驾驶动力舟桥转移被洪水围困的受灾群众。中国安能供图 

无论是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抗洪抢险,还是在2022年辽宁盘锦溃口封堵、四川泸定6.8级地震救援中,都能看到中国安能救援队的身影。中国安能集团是一家以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为主责主业的中央企业,2018年9月,由原武警水电部队整体转隶组建而成。

目前,中国安能转隶组建后情况如何?如何在做好工程建设的同时,又做到枕戈待旦、实时救援?“救援航母”这般的硬核装备是如何研发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集团董事长周国平接受了南都记者独家专访。

周国平.jp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集团董事长周国平。

谈两会提案

提升应急物资储备水平,重点满足中西部欠发达、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应急物资需求

南都: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你带来了哪些提案?

周国平:中国安能集团是一家以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为主责主业的中央企业,如何在今后更好发挥出安能的独特作用?我围绕这一点,并结合自己平时的调研思考,提交了关于加强国家工程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以及做好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保障等提案。

南都:进一步提高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保障能力,你有哪些建议?

周国平:我主要提了三个方面的建议。我建议提供灾情信息的支撑保障。推动建立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自然灾害风险大数据信息监测预警机制,提升“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能力。加强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提高极端条件下灾区现场应急通信保障水平。探索构建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灾区受灾情况和救援需求。

我还建议提升应急物资储备水平。优化完善应急抢险物资储备网点,支持中央企业落实商业储备责任,利用工程救援基地仓储设施建设大型装备储备库,建立国储与商储、实物储与产能储相结合的储备模式,重点满足中西部欠发达、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及流域洪水、超强台风、巨大地震等应急物资需求。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应急资源快速投送保障。建立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跨区域协同保障机制,加强紧急运输绿色通道建设,确保重特大灾害救援应急资源快速投送。

谈转企改革

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企业体制下常态化承担应急救援任务尚无先例

南都:中国安能集团转企改革进展如何?

周国平:2018年9月,原武警水电部队集体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组建成了现在的中国安能集团。当前,中国安能的企业治理已经初具形态,生产经营平稳起步,已经圆满完成了转企改革阶段性任务。

具体来说,中国安能已经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立形成了一整套企业运行体系,并在不断开拓市场。四年时间里,我们不仅恢复了水利水电传统项目市场份额,还拓展了一些从未涉足的领域。在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新能源等新兴市场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新能源等新兴市场占比近40%。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等经营指标连年实现大幅增长。

1234.jpg

中国安能二局承建的重庆四眼坪风电安装项目现场。中国安能供图

在转企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应急救援的使命。转隶四年来,中国安能救援队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始终冲在一线,圆满完成了金沙江堰塞湖排险、鄱阳湖决口封堵、河南郑州特大暴雨抢险、辽宁绕阳河溃口封堵、泸定抗震救灾等100多次重大抢险救援任务,发挥了工程救援国家队、专业队作用,彰显了国资央企使命担当。

南都:改革并非一件易事,转改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周国平:在改革初期,不少干部职工的思想波动较大,因此稳定思想、稳住队伍十分重要。我们持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帮助干部职工们解决实际困难,用较短的时间就稳住了思想,逐步增强了转企发展的信心。

中国安能重返市场竞争也是困难重重。转企前较长一段时间,我们专门从事应急救援,完全脱离了市场。这期间,建筑市场、业界态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重回市场要从零开始,当时上下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在国资委党委的领导指导下,我们在恢复和获取资质证照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善了企业经营能力。我们还通过开展全员培训、实施转企士官培养计划、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启动校招社招等多种途径,持续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

我还要强调一点,在企业体制下常态化承担应急救援任务,这尚无先例。中国安能过去在部队从事应急救援,有一整套成熟的激励优抚褒扬机制。转为企业后,如何激励一线骨干不怕牺牲、敢冲敢打,如何给我们的抢险战斗员相应的保障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注重传承弘扬听党指挥的优良传统,发扬“水电铁军”精神,把救援力量嵌入工程建设之中,保持应急抢险过硬实力和顽强作风。前面讲到的金沙江抢险,当时刚转隶不久,广大干部职工不讲条件义无反顾上高原、翻雪山、冒严寒、战悬湖,圆满完成了堰塞湖排险任务。这几年的历次抢险救援都是这样,我们每次都在第一时间赴救灾一线,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在关键部位发挥关键作用。

谈应急救援与装备研发

救灾采取军事化指挥体系,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救援利器投入应用

南都:近年来,河南水灾、辽宁盘锦绕阳河溃口、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露天煤矿坍塌事故等救援现场都能看到中国安能救援队的身影,从大灾救援中积累了哪些经验?

周国平:中国安能在应急救援行动组织上继承和创新了部队时期的组织指挥体系。我们采取军事化指挥体系,采取基指+前指+作战单元的架构,构建前后支撑、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扁平高效指挥体系。比如2022年8月的辽宁盘锦绕阳河溃口封堵任务中,溃口两边核心区只有3公里狭窄道路,我们确保了300至500台地方物料运输车的高效运转,这是对高技术、高难度、高效率指挥体系的艰巨考验。

微信图片_20230308164125.jpg

2022年8月,大功率排水车在辽宁盘锦绕阳河抢险中抽排水(中国安能供图)

我们还采取了实案化战备体系。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一套以突发事件为总案、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为专案,以洪涝、山体滑坡、堰塞湖等9类灾害为分案的“一总案、一专案、九分案”应急预案体系,并按照应急管理部6个重点方向的备勤要求,以救援基地、备勤点、项目部为基本阵地,部署了3个梯队140余支应急队伍随时应战。比如2021年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我们从北京、唐山、合肥、武汉等9个方向的救援基地、工程项目部抽调360多名的专业救援骨干,采取摩托化开进星夜兼程,第一时间到达郑州市区展开救援。

此外还有联合化作战体系。灾害发生后,中国安能会主动融入政府主导的联合作战体系,得到政府、军队、消防救援和企业等各方大力支持。

南都:在河南特大暴雨灾害、四川泸定地震的救援中,中国安能搭建的动力舟桥被大家称为“救援航母”。这些“硬核”装备是自主研发的吗?中国安能抢险救援实战经验为装备研发提供了哪些有力支撑?

周国平:科学技术就是战斗力,大力研发运用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加大装备功能融合改造,满足全地域、全时空复杂危险环境下的救援需要,既是提升国家应急抢险能力的战略举措,也是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现实紧迫课题。中国安能联合相关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新型工程救援装备研发,这里面就有你刚才提到的“救援航母”。除此之外,我们还研发了中大型智能挖掘机、水上动力作业平台等装备,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申报了一批工程救援领域实用新型专利,编制了多项行业标准,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救援利器不断投入应用。

321.jpg

中国安能抢险保障装备展示。中国安能供图

我们通过总结中国安能参加江西抚州唱凯堤、江西鄱阳圩堤、河南卫河决口封堵等30余次决口封堵的实战经验和技术,分析大江大河圩堤决口封堵的技术需求,经过多次总结提升,水上动力作业平台——这款全新的国产决口封堵利器“成功出炉”。

谈央企发展

把“应急救援”主责作为核心竞争力和支柱产业来培育

南都:建成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是中国安能的战略定位之一,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

周国平:我们正在加紧推动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各类中央企业救援力量的有效协同、相互支撑,增强中央企业救援行动的合成效益,以更高地标准完成各项救援任务。

具体途径和举措包括:建设一个协同高效的指挥管理体系,打造一支精干多元的应急救援队伍,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演练机制,形成一套坚实有力的应急救援能力支撑等。依托综合平台建立中央企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指挥效率和救援水平,充分发挥中国安能作为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将中国安能打造成为专业化的战略救援队伍。

南都:在未来,中国安能还有哪些新布局?

周国平:二十大强调,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央企业要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当好主力军、排头兵。

中国安能要把“应急救援”这一主责作为核心竞争力和支柱产业来培育,依托工程建设来强化基础,依托产业拓展来增强实力,依托优化布局来激发活力,依托创新驱动来促进发展,致力于将中国安能建设成为工程救援的骨干力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应急产业的领军企业。

当前,中国安能还要加紧推动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应急体制机制,将自身打造成为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拳头力量,以更高地标准完成各项救援任务,为更好服务国家应急事业大局、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都两会报道组出品

策划:程姝雯 潘珊菊 蒋琳

统筹:梁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王森 莫倩如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3全国两会
2023全景看两会

17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