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从论文难下工厂,“工科理科化”该如何破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3-03-10 20:13
pic_1143321

资料图

屈从论文,难下工厂……近日,曹德旺等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合署名,呼吁重视改变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让更多的工科教师、学生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

众所周知,理科工科各有分工,理科强调对机理的探索,最看重的是破解理论科学问题,而工科则强调技术应用,最看重的是与产业密切结合。

当下,我国正从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迈进。数据显示,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远远多于世界其他国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国工程教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同时,“工科理科化”现象日益突出。

所谓“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向理科看齐。其典型特征,是用理论科学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

表现在实践中,一方面,教师用解决理论科学的方法,去对待工程问题,重视论文发表,忽视实践创新,不愿或无法下车间、下工地去解决工程中的真问题。另一方面,要么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不了企业需求,甚至不敢接触工业生产线上的设备,要么学生解决了生产线上某个关键工艺问题,却因为没有发表顶刊论文,而不得不面对毕业评优时的窘境。

人才供需脱节的危害不但使不少年轻人主动“逃离工科”,也波及了产业领域。很多企业反映,大量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面对一些要害环节的“卡脖子”现象,企业往往无计可施。

未来工程师的培养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不解决“工科理科化”问题,培养不出面向新时代具有科学素养的大批卓越工程师,“中国制造”极可能遭遇大面积空心化。

“工科理科化”现象早已引起科技界和产业界有识之士的警觉。在此之前,多位工程院院士就曾撰文呼吁,“工科教师不能再自娱自乐写论文”。

现在,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合署名提出建议,充分显示,相关问题的严峻性,不仅在教育界也在产业界有了广泛共识。

工科理科化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在于师资的理科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教师往往是从封闭的实验室中培养而来,与产业的需求交叉融合不够,又因为受制于唯论文导向,只重视论文,却轻视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这样的老师当然也只会教出与产业脱节的学生。

如何弥补工程教育短板,从源头破解“工科理科化”,25名科学家、企业家建议,进一步打破“唯论文”导向,制定合理的工科教师评价体系,同时激励学生和教师走出教室、实验室,主动和产业结合。

对照“症结”再看“药方”,毫无疑问,25名科学家、企业家的建议可谓切中了肯綮。

落实这些建议,工科教育必须大胆改革。而政府也应该有所作为。上述建议中提议,地方政府可以发挥遴选作用,选择一批可靠的企业与高校合作,重点可放在新兴产业上,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给予其减免税收、加大补贴、发放贷款、土地使用优先等优惠。

一言以蔽之,让工科教育和产业实践结合得越紧密,我国向工程强国迈进的步伐就会越坚实。

编辑:何起良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