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内置广告埋雷:夸大宣传、诱导消费、货不对板,谁来管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3-03-16 15:21

《羊了个羊》的爆火不仅让陷入沉寂的小游戏再次引爆社交网络,更让玩家感慨“这辈子没看过那么多广告”,《羊了个羊》也凭借激励广告位营收破亿。

所谓小游戏,即以小程序为载体的新游戏产品形态,具备无需下载、即点即玩、体验轻便等特点,主要有三种变现方式,内购消费(IAP游戏内消费,需有版号)、广告变现(IAA)以及混合变现(IAP+IAA),随着国内版号的收紧,IAA模式成了诸多小游戏上线吸金的主要手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小游戏里嵌入的广告除了给玩家带来游戏道具或者体力奖励之外,也埋着很多“雷”:涉嫌诈骗的“女子为玩羊了个羊看广告被骗9万元”,货不对板的“29.9充值100元话费却得一堆满减券”、虚假宣传的“2-3天学会某个技能”,各类“免费诱惑”……

“小游戏嵌入广告存在一定比例的诱导消费行为,玩家应仔细甄别,相关平台和游戏厂商也需承担起自己的监管责任,不能缺位”,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告诉南都记者。

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安邦对南都记者表示,作为互联网广告发布者,应当遵循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审查广告主及广告内容,作为消费者而言,要注意不被赠品或促销的内容吸引,谨记“占小便宜吃大亏”。


夸大宣传,低价、免费体验诱导用户

南都记者注意到,一些商家通过在小游戏的内置广告向消费者推销、展示相关服务,以低价体验甚至免费体验吸引消费者,点击支付之后,之后再通过销售话术,层层加码,最终撬动二次高额消费,而这类套路在教育、牙齿整形等领域均存在。

“明明是2-3天的体验课,却宣传2-3天就能掌握宣传的所有技巧和知识,实际上是用夸大宣传让消费者进群,然后进行二次捆绑销售”,吴先生对南都记者表示。在微信某个小游戏的激励广告中,吴先生被9元英语体验课吸引,想给孩子试试,购买后进入学习群,却又被要求添加两个群,“一个是与宣传完全不符合的初级英语体验班,感觉要么引流,要么被转卖了一次,另一个才是广告宣传的英语体验班”。

据吴先生回忆,体验课程为在线直播,两天结束后,学习群的销售便开始销售完整的课程,“推销的完整价格原价在万元左右,销售宣称试听课有100个优惠名额,只需要2000-3000元,营造低价饥渴营销的氛围”,但购买之后发现,二次销售的课程并非体验那般在线直播授课,而是录播课程,没有实时互动。

吴先生注意到,还有一些广告里的课程针对老年人,比如国画、书法、老年人化妆和运势等,有的甚至设有年龄限制,比如50岁以上,进入体验课后,二次销售的话术也有夸大宣传的情况,老年人容易被误导。

除了低价体验之外,还有免费体验诱惑。以某拼图游戏为例,玩家可以通过观看内置广告获得更多的游戏机会和时间,其中,某口腔医院“0元免费试戴牙套”的广告频繁现身。靠着免费尝试等诱人的关键词,吸引不少人留下联系方式。

据南都记者实测,留下联系方式后不久,一名客服电话告知让去最近的连锁店参与试戴活动,表示可以免费拍摄数字化口腔全景片、医师1V1面诊定制方案,并免费试戴定制的隐形牙套。

不过,当记者询问免费的具体内容以及牙套品牌时,却被告知,仅第一副牙套免费,“品牌为时代天使,主要是体验隐形牙套佩戴感受,没有矫正的作用,如果要矫正要购买正畸服务,时代天使2万左右,隐适美约4万,还得根据个人牙齿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多与虚假宣传、霸王条款、退款困难有关。


货不对板,手机变健腹轮,话费变满减券

小游戏广告里,除了诱惑,还有误导,得到的实物与广告上的完全不符。

有消费者在投诉平台上称,玩小游戏过程中跳出广告,称APP上架新人优惠可以免费抽,“当时抽中了一个苹果手机,消费一单便可获得该手机”,该消费者花费39元下单后又要求下载APP,点开软件发现苹果13变成了一个新人盲盒,“拆开后是一个健腹轮”。

随后,该消费者联系APP客服要求退款,客服表示,39元购买的是APP的盲盒,最高有机会获得大奖,已拆的盲盒不能退款,只能回收成幸运币,在商城兑换其他商品。值得注意的是,软件上并未显示该消费者的付款信息且没有退款渠道,并且每次进入软件页面都有诱导点击和付款的推送,目前该软件已打不开。

而受害者更多的是广告中的充话费套路:以低价充值噱头来引流,实际上货不对板。既给消费者“挖了坑”又让消费者有苦说不出。

据南都记者了解,已有多名消费者掉入“29.9充值100元话费,49.9元充值200元话费”的陷阱。有消费者吐槽称,此充值并非广告上的金额,而是购买充值满减券,如支付29.9元充100元话费,实际上是购买了20张5元话费优惠券,充值满100元才能减5元,充值2000元话费才能享受这100元优惠。由于涉及金额大多不超过百元,且很难联系到商家,不少人只能自认倒霉。

根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商品的性能、功能、用途、规格、成分、价格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属于虚假广告。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没收广告费用,视情节处广告费用多倍罚款,并可以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

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但关键在于,在类似广告中,商家的表述更多的是打了擦边球,并不完全符合虚假广告的条件和标准。


厂商、平台共享广告收益,监管不能缺位

2017年年底,小游戏这一物种横空出世,包括微信小游戏、抖音小游戏、快手小游戏等在内,小游戏的用户数早达到数亿级别,这意味着又带来了新的流量红利,也让越来越多游戏厂商、广告商想挤进来,五花八门的广告内容让游戏厂商和平台增收。

南都记者查阅关于微信广告的相关规定后发现,在“准入与审核”方面,微信方面已明确表示,为确保展示给微信用户的广告内容健康且体验良好,微信广告平台会对所有广告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法律及平台审核规范要求。

此外,微信广告平台也设置了法律和平台禁投的商品及服务,比如返利平台、校园贷、手机充值等,并在国家法律与平台规定,以及活动投放规则方面,微信也对广告做出了诸多要求,如限制投放促销活动,包括但不限于“0元购”“免费试用”“预付充值”等,禁止投放众筹、1元夺宝等活动,支持投放线下进行的1元抢购、免费试用、充值等内容……不过南都记者发现,目前的小游戏广告中,仍然充斥着不少手机充值、小额贷款的广告。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系统会根据广告素材的定向和浏览小程序的用户画像与兴趣,匹配当前状态下最适合展示给用户的广告。另外,南都记者发现,在小游戏广告播放的界面,除可以看到该广告视频或广告页面的倒计时外,在左侧有一个子菜单,点击会显示“不感兴趣”“投诉”。

《2022-2027中国小游戏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预期2022中国小游戏市场规模为344亿元,其中广告变现收入占比超过75%,预期2022年小游戏广告变现收入在260亿元以上。

据南都记者了解,平台方与游戏开发商共享广告收益,且收益越多,平台获得收入更多。微信广告分成政策显示,自2019年6月起,创意小游戏单日广告收入流水200万以内的部分,开发者可获得70%,超过200万的部分,开发者获得50%;普通小游戏开发者按单日广告收入流水的50%比例分成。

据媒体报道,抖音与小游戏开发商的广告分成规则里,抖音最多拿五成收益。首发游戏日收益总额在100万元以内,双方按3:7(开发者7)分配收益,超过100万的部分双方按4:6分配收益;非首发日游戏收益总额在100万以内,双方按4:6分配广告收益,超过部分则按五五分成。

刘安邦律师称,游戏平台作为广告发布者在筛选广告时,应当依法尽责履行对广告主及其广告内容的查验审核义务,明知或应知为虚假广告还发布,除要依据广告法被相应行政机关处罚,因此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还将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作为消费者而言,要注意不被赠品或促销的内容吸引,谨记“占小便宜吃大亏”,除了根据此广告还要通过多方面了解产品以及相应营销策略,尽量在有保证的大平台进行消费,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谨防上当受骗。在权利被侵害时,建议及时保留相关证据,通过法律手段积极维权。

张书乐对南都记者表示,小游戏内置广告,是从无游戏版号资质的网页游戏、H5小游戏等一路走来,其内置广告的提供平台非常杂乱,很多此类发布广告的平台对广告内容的审核缺失,进一步造成了虚假宣传甚至欺诈乱象。

不过,市面上主要的小游戏广告分发平台较为集中,分发平台可以通过完善上线规则来规范小游戏,进而促使小游戏研运团队正视游戏内置广告的问题,比如上线前,游戏开发者、平台方等在内的相应责任方都应对相关广告的资质进行审核,上线后,对广告抵达的内容是否有问题、消费者是否有投诉,相关责任方也应及时做出回应和处置。”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露

编辑:田爱丽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