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耕肖像画20余年,构筑天地宇宙自我的“众生相”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3-03-16 18:40

“无相—童雁汝南个展”将于2023年4月1日至6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举办,复旦大学哲学院、意大利Galleria d'Arte Maggiore协办,纪云飞担任策展人。

童雁汝南,1977年生于九江,1996年考入中国美院油画系,生活工作在杭州。20多年如一日修行式、面对面的肖像艺术创作,来阐述中国山水精神和老庄的天地观,反思单行道上的人造时代。

本次展览将是童雁汝南系列个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近年来,童雁汝南已经在意大利威尼斯奎里斯坦帕利亚基金会博物馆、德国哈根国立欧斯特豪斯美术馆、中国广东美术馆、圣马力诺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举办了“Face to Face系列个展”,而此次展览是对此系列的深化和进一步拓展。

图片3.png

图片7.png

童雁汝南

展览将在苏州博物馆本馆-现代艺术厅呈现,共分四个部分。

首先是东回廊的文献部分。在展厅走廊,太湖石与肖像画之间相互呼应,所展示的作品表达了童雁汝南独特的“面孔如石”观念:驻足天地,俯仰之间,与天地相关照,与宇宙相晤谈,反观自我。

第一、第二展厅为“Face to Face 在苏州”部分,Face to Face是艺术家以直面的写生进行的创作方式,是其世界观直接的感性表达,是对在地精神的凝聚。今年春节后,童雁汝南在苏州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驻地创作,参与的模特有苏州政企精英、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博物馆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收藏家、企业家、律师等。不论是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还是充满激情的新生代,他们共同构筑起艺术家作品的独属在地性。

第三展厅的“无相”部分,为展览核心。所谓”无相“,其实是”归同了异,无同无异“。这一部分精选了童雁汝南近26年来(1997-2023年)的285件经典之作,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劳作痕迹结晶。这一创作过程近乎修行,童雁汝南二十余年如一日用不变的题材、尺寸、构图,甚至技法,面对跨越欧、美、亚、非、拉多个地区的各族面孔创作,这在单行道上快速翻新的当代艺术界是特殊个案。当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物形象在一个厅集中展出,肖像画已经不仅是肖像画本身,其意义更在消解每个生命的个体执着,超越形象身份和认知。

图片8.png

策展人纪云飞认为:“童雁汝南的油画创作,似乎都在寻找一窗口,即创造出自己对人性的理解,抒发自己对于人性与宇宙的独特情感,始终让自己保持着一种自由流畅表达情感的创作状态之中,这也就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而就其绘画语言而言,他又寻找到了一种人性与宇宙之间多维度的通道,既注重象又超越象,进而使他的作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营建起一个由他自己创造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艺术的本质所在,因此更显得他的不同凡响。”

自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继而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以来,人类在所谓文明发展单行道上快速发展,过度放大描绘无所不能的人性光辉。而在童雁汝南的肖像画中,模特不再是被塑造出来的,反而是化掉己知人为的造作,使画面展现主体隐退后的感性完满与虚无,回到天地之初的混沌。“Face to face”,这是童雁汝南自我反观的途径,更是一个具有超强察觉力的个体,在体验纯粹的归复。安于每个当下,感受到的每一个心跳、每一次呼吸,都是来自于天地的开启和生命的力量。对于童雁汝南来说,此时的肖像画俨然一尊可以内观的太湖石,是可游可居的山水,是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图片4.png

纪云飞表示:“在童雁汝南的作品中,笔触的运动,色彩的挥洒所形成的气韵,总给人一种散漫中见精神的感觉。所有人物微妙的细节是用内心的意念在诉说,每一笔都饱含着生命的激情。是他与模特之间的内心情感在画布上自由自在的凝固。他的画面处理已超越了油画的一些技术层面,而是蕴藏着他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心灵感悟。”

图片6.png

此外,在展览期间,苏州博物馆也将携手复旦大学哲学院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创作、教学、讲座论坛出版等活动。邀请深耕艺术、哲学、宗教、历史等各领域专家学者,与策展人、艺术家共同深入探讨艺术个案及当今社会及人类本身的意义。

南都记者 朱蓉婷 实习生 康紫铃

编辑:朱蓉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