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性罹患易栓症两度呼吸、心跳骤停,好在抢救回来了!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3-20 19:15

“酸性”体质已经被科学证伪,但“栓性(易栓症)”体质却客观存在。日前,年仅37岁的何利(化名)就因自己的“栓性”体质引发肺动脉栓塞,在短时间内呼吸、心跳骤停两次。经过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ICU联手救治,第一时间判断出了高危的肺栓塞进行对症处置,这才将其从死亡线上成功救回。

“检查发现,患者的S蛋白、C蛋白指标均低于正常值,属于血液高凝状态易栓症群体,对于这一发病率并不算低的易栓症群体而言,规范抗凝治疗 、适当运动、多喝水、避免高脂饮食是重要预防手段。”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海燕提醒。

截屏2023-01-01 下午5.23.30.png

 在事发第一时间,何女士就被送到了急诊抢救室抢救。(南都资料图片)

路边昏厥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急诊

抢救室内接连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回顾起患者两度从死亡线上被救回的过程,堪称跌宕起伏。

年仅37岁的她,是上午十点多在住地附近的马路边突发昏厥的,眼见她栽倒路边的行人紧急呼叫没有应答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就近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派车将其紧急送往急诊抢救。

在救护车上,患者还有意识,但出现比较躁动的谵妄状态,一路大喊大叫不止。可就在抵达医院后准备将其送入抢救室时,她出现了第一次呼吸心跳骤停。不仅不能应答医生的相关问询,其心率也快速下降,没有脉搏。负责首诊的陈锐昌医生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和推注肾上腺素等紧急抢救手段。经过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何女士在呼吸、心跳骤停四分钟后第一次被专业的急救手段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好景不长的是,两分钟后其再次出现心跳骤停,又紧急心肺复苏了一分钟后心率血压才被抢救回来。

患者尚处于壮年期,缘何短短时间内就两度濒危?通过询问闻讯赶来的家属后获悉,患者患有血管炎、血管栓塞病史,且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结合基础病史后综合判断,陈锐昌医生立即预判其罹患了非常凶险的肺动脉栓塞,需要ICU和呼吸科紧急会诊后进一步采取溶栓治疗。彻底解决导致何女士呼吸心跳骤停的诱因后才算根本性解决问题。

绿色通道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很快印证了急诊专家的预判:双侧肺动脉分支多发肺栓塞。

暨大附一院急诊.jpeg

患者与急诊科蒋亚斌主任、陈锐昌医生合影。

易栓症引发异常凶险的肺栓塞

不经治疗死亡率接近三成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不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为25%~30%,即便是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并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的死亡率仍有2%~8%。”

截屏2023-01-01 下午4.13.54.png

工作繁忙的医院ICU。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副主任汪志刚告诉南都记者,在肺栓塞病患中,超过70%的都源自下肢静脉栓塞所引发。而患者,同样是因为下肢静脉形成血栓后,经由血液循环系统梗阻在了肺动脉,形成了肺栓塞,进而影响到呼吸、循环,并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低血压。

“正常情况下,像她这样的年纪,血氧饱和度应该是在96以上。可在给了其纯氧呼吸支持后,其转送到ICU后的氧饱和度仍只有80。”负责何女士后续救治的汪志刚表示,在紧急为患者提供溶栓治疗的同时,抢救团队也紧急准备好了体外膜氧合器(ECMO)这一最高级别的生命支持单元。

“一旦溶栓后再度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我们也做好了另一手准备。幸运的是,经过静脉溶栓药物治疗,何女士的血氧饱和度、血压问题开始逐渐改善。”  

通过后续检查监测发现,何女士发生肺栓塞的诱因也被进一步明确,因为其家族性缺乏S蛋白、C蛋白,其出现了比较容易发生血栓的病理状态——易栓症。“这是一种反复发作会显著增加致残、致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症候群。在我国易栓症发生率0.8%-2.4%。”尹海燕主任表示,对于业已明确的易栓症群体,不仅需要长期随访其药物抗凝治疗,还必须定期体检,通过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来判断有无血栓形成,及早进行干预。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灿城

编辑:王道斌

16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王道斌4.92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