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0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刊文指出,美国俄亥俄州有毒列车脱轨事故发生数周后,研究人员通过独立检测发现,当地丙烯醛等多种化学物质浓度依然远高于周边地区。南都记者注意到,此前美国环保署等部门曾多次检测,声称当地水和空气质量已达标。
科研人员在毒列车脱轨事故现场。
2月3日,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在俄亥俄州东部邻近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东巴勒斯坦城脱轨并引发大火。6日,涉事列车中的氯乙烯被“受控释放”就地排放。随后,当地居民也在短暂疏散后被当地政府要求迅速回家。
事故发生后,包括美国环保署、美国联邦政府和州地方政府、涉事运营商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曾对事发地和水和空气进行多次检测。官方报告称,当地水和空气指标均已达标。但今年3月初一份对当地约170名居民的调查显示,自事故发生以来,附近超过半数的居民出现了头痛、咳嗽、皮肤刺激、焦虑、疲劳等症状。这些症状使得当地居民对官方报告充满了质疑。
《自然》杂志在3月20日指出,近日由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组成的科研团队的一项独立检测结果显示,毒列车脱轨事故发生地的丙烯醛浓度是周边大城市的3倍。丙烯醛是一种会对人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刺激的化学物质。专家们认为,如果事发地持续保持如此高浓度的丙烯醛含量,可能会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还指出,随着事故现场清理工作的进行,一些进入土壤的化学物质又被挖掘出来重新释放到空气中。除了丙烯醛,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至少4种醛类化合物。研究人员还表示,美国政府在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中缺乏透明度,使得民众失去了信任,“当美国政府说出水和空气安全时,他们没有考虑到有毒物质长期暴露的影响。”
采写:南都记者 周斐
编辑:梁子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多重危机下的美国
即时看天下
美国“毒列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