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五个一工程”奖的背后,青春珠海何以凭文化“出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3-03-25 12:17

南都讯 一座以青春活力著称、建市仅44年的年轻城市,能否培育出享誉全国的经典文化?珠海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3月24日,伴随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两部入选中宣部第十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优秀作品 ——珠海原创话剧《龙腾伶仃洋》、珠海作者陈继明撰写的长篇小说《平安批》再度受到瞩目。这也是继2019年《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以及珠海市文艺精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后,珠海本土原创作品再次上榜。

短短几年时间,接连四部作品入选,珠海在文化领域的丰硕产出令外界惊叹。其中,《龙腾伶仃洋》的获奖,更是实现了珠海在舞台艺术最高奖项零的突破。

一向被视为开放包容、敢闯敢试的特区城市,悄然间成长为名家云集、精品层出的湾区文化高地,青春珠海究竟有何秘诀?何以在文化领域频频“出圈”?

A

聚光灯下的珠海文化

一座人口规模240余万的城市,一年时间2部本土作品同获“五个一工程”奖……3月24日的座谈会上,作为获奖作品主创代表,《龙腾伶仃洋》导演李伯男、编剧王俭出席,年轻的珠海也再一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五个一工程”奖是中共中央宣传部设立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奖项。此次获奖的2部作品分别是话剧《龙腾伶仃洋》以及长篇小说《平安批》,前者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出品,珠海演艺集团创排、珠海话剧团演出;后者由珠海作家陈继明撰写。

作为一部献礼港珠澳大桥开通,致敬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现实主义话剧作品,《龙腾伶仃洋》共六幕,以大桥建设中的典型事件:人工岛上的台风抢险、工程船上的困苦煎熬、大桥设计创始人员的坚守、沉管安装的一波三折、大桥海底隧道最终完美接合等真实情节,讲述建桥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大桥顺利竣工的感人故事,展现新时代建桥人的精神力量,讴歌当代中国所创造的世界建桥史上崭新的伟大成就,生动而深刻地体现“一国两制”三地携手共进的同心协力和民族自信。

800x800_641d6d6a0b88c.jpg

长篇小说《平安批》则是广东省作家协会“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扎创作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陈继明现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该作品是国内首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书写了独特的侨批文化,展现潮汕人下南洋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和爱国爱乡爱家的家国情怀。

上一次,珠海同样因文化登上这一国家级榜单是2019年,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名单在北京正式公布,《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港珠澳大桥》2部珠海本土原创作品入选。

从2019年之前从未获得过这一奖项,到2019年之后连续两届“五个一工程”评选,各有2部作品上榜……近几年来,珠海文化发展硕果累累,令世人瞩目。有媒体撰文评价:珠海本土作品获奖,彰显了珠海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的长足进步,是珠海文化事业创新进取的写照。

耀眼的成绩背后,人们也不免好奇,珠海凭什么?是怎么做到的呢?

“珠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毗邻香港、澳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走廊,具备丰富的创作素材。 ”谈及珠海的文学创作,陈继明表示,珠海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作家群体,体裁涉及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大家都有很强的实力,常常能在互相交流中开拓视野、迸发灵感。另外,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市文联和珠海市作协一直非常重视文学艺术,毎年都有很大的投入,也出台不少举措,为文艺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我相信,珠海的文学艺术事业今后会有更大发展,更多优秀的作品将不断涌现”。

800x1200_641d6d6870e3c.jpg《平安批》作者陈继明

B

珠海的“硬实力”

经济发展和历史底蕴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石。在这两点上,珠海比拼的是“硬实力”。

近年来,珠海一改“小而美”的发展思路,大力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经济发展飞速提升。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从2452.61亿元跃升至3481.94亿元,排位从全省第10位上升至第6位,累计增长57.1%,年均增长7.4%,年均增速居全省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2.72万元提升到14.56万元,稳居全省第2位。

2022年,珠海全力推动“产业第一”,经济发展再次跑出“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四千亿元大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80.82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排名全省第一;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排名全省第一。   

如今,伴随珠海努力冲刺“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更多经济动能的释放,将为文化的繁荣和活跃提供更强大物质支撑。

另一方面,建市只有短短四十余年的珠海,历史文化底蕴却并不逊色。

正在推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南方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先行地,自2016年以来,珠海已建立包括2个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39个传统村落、6个历史文化街区、88处文保单位、334处不可移动文物、171处历史建筑、36处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132公里古驿道、5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全时期、全要素的历史文化资源名录体系,街区数量居于全国非名城城市首位。

C

百花齐放的本土文化

除了经济提升和历史底蕴,珠海文化能在一众经济强市中脱颖而出,更离不开精准的政策支持以及多方位的本土文化培育。

有分析人士表示,单纯拼经济,尚处于追赶阶段的珠海在藏龙卧虎、你追我赶的大湾区中并不占优;纯粹比历史,全国不少城市都各有特色,在某些方面名气甚至比珠海还大,综合来看,珠海赢在政策精准和着力培育本土文化产业的“临门一脚”,实现了厚积薄发。

为了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珠海近年来陆续建成博物馆、古元美术馆、“日月贝”珠海大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和演出场所,在极大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本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硬件支撑。

另一方面,珠海积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着力引进和培育各类文化艺术人才,集中优势资源精心创作有传播力、影响力、贴近市场需求的本土优秀文艺作品。除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4部佳作,珠海近年来还相继推出本土首部原创民族歌剧《侨批》、原创现代粤剧《唐涤生》、原创话剧《杨匏安》等经典,在坚持用文化和艺术讲述珠海故事、中国故事的同时,带动文化产业空前活跃,激发出各类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pic_1250532《龙腾伶仃洋》剧照

世界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教育家何占豪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珠海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用原创精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文化产业要想枝繁叶茂、百花齐放,深耕文化产业的发展土壤是关键。过去两年,珠海以举办艺术节为契机,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共享文化艺术盛宴、深入推进文化惠民的同时,带动群众艺术修养和城市文化品味快速提升。

以2022年举行的第二届珠海艺术节为例,一个月的时间里,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近百场文化活动陆续开展,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马克西姆钢琴演奏会、新编粤剧《白蛇传·情》等国内外艺术精品汇聚,本土原创作品与国家院团精品交相辉映……

如今,“艺术节”不仅成为珠海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其影响力已逐渐外溢到大湾区,成为推动珠澳、粤澳融合的“连心桥”。第二届珠海艺术节期间,众多澳门艺术家们纷纷走到珠海,与中央歌剧院、珠海民族管弦乐团联袂演出,艺术节甚至特设了“澳门艺术展览展演”板块。

“有了人才,有了作品,一个城市就有了文艺的品格与气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需民表示,珠海艺术节让这座城市找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珠海也可以通过艺术节成长为大湾区乃至全国性的文化高地。

经济跃升、政策精准、人才聚集、文艺繁荣……年轻的珠海,终于厚积薄发,在新时代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文化“高光”。


珠海高质量发展·新观察

采写:南都记者杨亮

编辑:杨亮

9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杨亮2.15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