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促提升,研修共成长!这场省级活动在荔园外国语小学举行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综合2023-03-25 17:47

为充分发挥广东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提升校本研修质量,2023年3月24日,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与培育学校校长及学科首席专家专项培训暨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自然生长的教育”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在荔园外国语小学举行。

640?wx_fmt=jpeg

活动中,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纪检委员、副院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潘希武表示深圳在过去一直在加快学位的建设,并在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百万学位,这是目前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深圳教育也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系统性变革,力求推动深圳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从校本课程开发到学科建设一直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探索、新方向和新形式。目前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校本教研成为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校本课程需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仍然值得探索。他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应围绕情景式、综合性、探究性等方面,逐渐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640?wx_fmt=jpeg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主任督学高建军说到,在刚刚过去的福田区2023年教育工作会议中聚焦课程改革,今天广东省校本研修培训又恰好在荔外召开,这将对于福田区推进课改,推进课程教学研究提供重要助力。他相信通过本次研修培训,能够为福田学校的发展赋能,为教师的发展赋能,也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同时此次活动也将为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立足于校本课程的课程变革、课堂变革、学习方式变革提供助力。

640?wx_fmt=jpeg

荔园外国语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柳中平展示了“自然生长的教育”的内涵及校本课程的内容。他表示自然生长的教育是在自然状态的环境中,创设贴近儿童生命自然的教育情境,引导儿童寻找到属于个体的生长点,从而激发其内在生长力的教育。

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成立之初,就已确立“党委领导”“教育统整”“科组一体”“校区负责”的发展方向,现在及未来都将坚持集团办学方向不变。他表示“教育统整”要求集团各校区的学生发展是一致的,即关注未来素养学生发展,全面整合集团内优质教师资源,形成多校联动的科组一体教研。关注学生发展,建设集团优质资源,办有灵魂的集团教育,是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坚持不变的目标。

640?wx_fmt=jpeg

教师成长是青年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培养青年教师也是集团未来发展的关键,福田区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副校长岳旭表示七彩树教师成长共同体是“教育统整”集团研修机制的提升通道。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近三年每年都有几十名新教师进入集团大家庭。从2020年开始,集团对新入职教师(0-3年教龄)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打破校区和学科界限,量身打造“双导师制”(专业教学导师、课堂管理导师),培训、展示、比赛由导师一路跟进。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梯级培养、各展所长,增强教师个人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内驱力,七彩树教师成长共同体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实现了不同层级教师的协同发展。

640?wx_fmt=jpeg

荔园外国语小学(香蜜湖)教研主任罗梅表示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探索并践行“教育统整发展、科组一体教研”的管理模式,提出“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五大能力,由此衍生的六大校本课程在校本研修的内容、形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学校抓住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这一核心,进一步探索校本课程素养化建设的路径、指向未来的学科建设的路径与机制、学习方式多元策略等建设。学校积累下来的经验不仅在集团生根发芽,还被推广至兄弟学校,吸引各地名校长、名师跟岗团前来观摩学习,为区域教师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640?wx_fmt=jpeg

校本课程展示环节,荔园外国语小学老师李蕾和主任范暹分别带来了英语特色研讨课和思辨活动展示课,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好评。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专家指导环节中,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红突出强调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本就是跨学科的,因此我们要秉持儿童立场,构建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人生的自我导航。

关于“跨学科学习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她从学理层面进行了概念解析:跨学科学习的本质是核心素养导向创新型教和学方式的聚合,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知识学习实现批判性思维与社会协作的连接。她进一步强调跨学科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各学科拼盘,而是学科之间有集合、有交叉,将主题整合到学科核心思想的方法。在具体实施层面,她提出跨学科学习设计主线为:问题——主题——任务,其中的核心就是大概念。有了大概念,才可以转化成核心问题,设计核心任务,进而生成相应的子任务。

640?wx_fmt=jpeg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与社会服务处处长龚孝华指出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以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在学校中开展教研、科研、培训等活动,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研修三者密切相关,形成“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的内在循环,形成广东特色的校本研修新模式。他表示校本研修应以助力老师迅速成长为名师为目标,为促进区域教育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640?wx_fmt=jpeg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全国中小学“思维课堂”教学联盟副秘书长夏青先是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思考和理解进行分享,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缺乏本土性的一个理解,再加上批判性思维包含逻辑学、心理学和哲学等方面,所以,如何进行一个教育学的阐释和教育学的转换?如何把批判性思维放到我们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实际当中去解读?这是当下教学中所紧迫的。

她介绍到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具体可以划分为六种解读、分析、推理、评价、解释和自我监控。她以“凤凰号火星着陆车发现火星上有水”这一事实引发讨论,运用以上批判性思维去分析解答,引导在场老师们理解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她总结道:批判性思维并不像多数人所认为的是一种张扬的、大胆的、求异的、冒险的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谨慎且公正的分析、探索和建构能力。

640?wx_fmt=jpeg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助理齐梅讲到科学精神的培养该如何落地,一直是学校思考的问题,华科大附小聚焦提升儿童核心素养这一点目标,进行了一系列以当代儿童新需求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儿童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只有构建能促进儿童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文化,才是变革课堂提质增效的根本。

她表示关注儿童核心素养要以实现平衡发展,快乐成长为培养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学校教学中建立在安全合作,批判原则上的对话,是帮助当代儿童修订认知,达成有效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

640?wx_fmt=jpeg

本次活动吸引了110多所学校近300人参会,累计线上观看量达8w余次。为期一天的研修活动干货满满,聚焦于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自然生长的教育”校本课程,既有经验分享、课程展示、专家讲座、成果展示,又包含教育沙龙、参观体验等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学,又有看,也有思,还有议,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构建高效品质课堂提供了有效助力。


文/图: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

编辑:罗悦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