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由马洪基金会举办的《深圳基层治理创新案例研究》新书发布暨基层治理研讨会近日举行,该书通过系统总结、分类呈现深圳市、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基层治理实践,为提升中国基层治理能力提供“深圳经验”。专家则建议探索深圳基层自主治理体系,为全国基层治理探索新路径。
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着很多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探索经验。作为在深圳创办的民间智库,马洪基金会在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的资助下,编著出版《深圳基层治理创新案例研究》。近日在深圳银湖举办《深圳基层治理创新案例研究》新书发布暨基层治理研讨会,与来自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智库百人会等五十多位社会各界专家共同研讨基层治理。
作为国家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基层治理,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只有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本书顾问、马洪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发言时表示,治理一定是多元化的、多主体的、多方位的;是相互影响、相互演化,之后达至和谐与稳定。郭万达从书名解构延伸至两会报告解读,强调安全、稳定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案例研究的本质就是调查研究,智库百人会平台就是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本书也是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调查研究者,我们应当辨别真问题假问题、真创新伪创新,跳出固化模式。
马洪基金会项目总监吴泽婷认为,基层承载和分解着第一线的压力,各类问题纷繁复杂。为给基层提供最有效方案,马洪基金会发动相关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研究院、智库百人会等单位和群体,共同编写《深圳基层治理创新案例研究》一书。该书通过系统总结、分类呈现深圳市、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基层治理实践,为提升中国基层治理能力提供“深圳经验”,为全国各地提供“深圳样本”。
与同类书相比,此书所涵盖的七大领域相互关联,是基层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呈现的是深入基层一线“实操者”“参与者”和“观察者”总结提升后的创新实践。这本书代表深圳基层创新、讲述深圳基层故事、总结深圳基层实践,是马洪基金会开拓基层治理研究领域交出的重要答卷。
马洪基金会副总召集人、深大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指出,当前基层治理存在成本高、碎片化、治理主体不明晰等问题,建议探索深圳基层自主治理体系,逐渐打造不需要投入就能够自主运作的“廉价的政府”,为全国基层治理探索新路径。
深圳市先行示范区湾区组专家张克科分析社会治理中社群服务、社工改革、全民普法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他表示,社区组织要多元化、社工责岗要专业化、社区治理要规范化、社会融合要参与化。他提出马洪基金会的调研要下沉,智者要入情入理,案例要入册入实,向党政机关提出一些“耳目不一新”的调研成果。
编辑: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