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海底捞(06862.HK)发布2022年财报。2022年,海底捞实现营收347.41亿元,同比下跌了15.45%;净利润为13.74亿元,顺利扭转前年亏损41.63亿元的局面。
得以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因为海底捞去年关店数量较前年大幅减少,由关店造成的一次性亏损大幅减少了32.32亿元,同时因为“啄木鸟”计划的实施,餐厅营运效率提高。此外,海底捞以要约收购方式回购了2026年票据,由此获得了非经常性收益3.2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还处于亏损状态,而这主要是因为其上半年还在关店,由此造成的一次性减值损失约3.07亿元,上半年整体净亏损为2.66亿元。
与2021年对比明显的是,海底捞在门店扩张上明显审慎了起来。2021年,海底捞全年新开业门店421家,关闭门店276家。而在2022年全年,海底捞新开门店24家,同时有48家曾关停的餐厅恢复营业,并且关闭了50家经营表现欠佳的餐厅。
这样的策略变化源于2021年11月,海底捞承认“错判疫情”“扩张太快”,由此启动了“啄木鸟计划”,将逐步关停数百家经营未及预期的门店。在这一策略下,去年,海底捞在中国大陆地区净增门店仅有20家,截至2022年年底,其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349家餐厅,在中国港澳台还有餐厅22家。
海底捞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餐厅经营,2022年,其餐厅经营收入同比减少了22.92%至289.43亿元。对此,海底捞称,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多个餐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及客流量减少,再加之由于“啄木鸟计划”实施导致去年前8个月餐厅数量较2021年减少。
从餐厅具体的经营数据来看,去年,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整体与2021年持平,均为3.0次/天,同店平均日销售额从2021年的8.19万元下跌至7.38万元,人均消费水平上涨了2.54%至104.9元。
去年海底捞的外卖业务收入录得大幅上涨,同比增加了103.17%至12.80亿元。对此,海底捞称,主要是因为外卖业务覆盖的城市和门店数量增加,提供社区运营的外卖餐厅从去年年初的少于450家增至年末的1400家,再加上线上渠道扩大,使得外卖订单大幅增加。
过去一年,海底捞还在做不少新的探索,包括加强跨界合作、营销,与奈雪、抖音、元气森林、海信电视等,合作推出营销产品;加强新品研发,全年在全国上架了12款全新研发产品,对16款老品深度优化后重新上架,同时根据各地口味和饮食习惯,进行区域性上新,2022年上架满3个月的区域性新品共127款。
展望新的一年,海底捞首席执行官杨利娟表示:“2023年我们会持续提升海底捞就餐体验,包括不断精进我们的服务、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增强餐厅运营能力、为顾客提供更多增值及社区营运服务等。同时继续创新及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例如继续优化、研发我们的业务管理系统、 智慧餐厅技术。我们将以这些方式更好地提升消费者体验,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编辑:詹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