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通讯员廖晓键 谢文山 4月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故事思政”研究成果《杏林毓秀》新书发布仪式。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医药故事、讲好广中医故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特别策划、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华教授领衔编撰的《杏林毓秀》出版发行。该书是“讲好中医药故事”德育品牌建设理念与路径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德育专项)的主要成果。
张建华强调,“故事思政”模式是基于对思想政治工作一般性与特殊性叠加、外显性与内隐性融合的特性的认识。从理论上讲,“故事思政”的模式契合医学院校思政工作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内在要求。思政工作的一般性,就是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身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肩上又担负着特殊的使命任务,因此作为医学院校,思政工作的特殊性又在于如何培养有家国情怀、仁心仁术的中医药接班人。从实践上讲,“故事思政”的模式,是对传统说教式的思政工作的一个创新,话语表达从“宣传”的模式向“宣传+讲故事”的模式转变,使得思政工作外显性和内隐性更好地融合,促使思政工作从“道理说教”转向“情感认同”。
据介绍,《杏林毓秀》一书由六个篇章组成,介绍了中医药百年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医疗卫生政策,并集中展示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历程中涌现出的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矢志奋斗、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呕心沥血的人物和故事。他们中有在中医发展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铮铮铁骨扛起中医药事业发展大任的邓铁涛教授;有在消除疟疾的漫漫征途上,以身试药,以异于常人的坚定信念亲身实验证实青蒿素抗疟功效的李国桥教授;有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发出“这里危险,让我来”最强音的护士长叶欣。
“通过挖掘中医药故事的思政元素,探索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新路径,我们致力将此书打造成为中医药思政教育领域的‘故事思政’素材,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借由此书,对中医药在当代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张建华说。
图片:通讯员提供
编辑: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