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个体化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生存期、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4-10 16:20

肝脏作为人体内最为沉默、吃苦耐劳的器官,其一旦向身体发出预警,往往已经进入了疾病的中晚期,治疗起来预后较差。也正是基于此点,我国的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现代医学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进步,免疫、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成熟,肝癌综合治疗的效果也在不断提升。

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金浩生主任团队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运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仑伐替尼(两种药物均已纳入医保)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晚期肝癌客观缓解率可达63.2%,疾病控制率可达86.8%,其中,26.3%例病人肿瘤缓解后,成功接受手术切除或者病灶消融术。该研究成果成功发表于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省医肝癌研究1611.png

研究成果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表。

晚期肝癌合并肺转移患者

通过治疗业已存活30个月

今年51岁的胡先生,就是金浩生主任团队开展综合治疗的一名获益者。两年多前,有乙肝病史的他因身体快速消瘦等原因前往医院检查。

影像结果提示其肝右叶巨大肿块并周围多发结节,考虑巨块型肝癌并多发子灶形成,与此同时,肺部也出现多发转移瘤。经医生判断:胡先生已经是肝癌晚期,预计生存时间仅有3-6个月。

1280x438_643387012a75f.png

800x557_64338701678a2.png

辗转找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金浩生主任后,治疗团队对其病情进行了充分评估,明确了其肝癌中晚期且肿瘤压迫右肝主要管道,同时合并肺部继发性恶性肿瘤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基础情况。幸运的是肝脏功能检查尚正常,为最佳分级。

金浩生主任团队为胡先生制定了免疫联合靶向的综合转化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抗乙肝病毒治疗。胡先生很快进入了“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开始治疗。治疗团队很快发现了其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下降的积极信号。经过9个疗程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其原发肿瘤病灶和肺部转移病灶均明显缩小,达到了深度的客观缓解,且原发肿瘤与肝脏重要管道之间出现明显的间隙。治疗方案让患者有了明确的手术时机后,成功接受了腹腔镜下肝脏肿物切除。

手术后9个月,胡先生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的信号,研究团队又针对性地增加了全身化疗治疗手段,在完成了11个疗程治疗后,终于有效地遏制了肿瘤进展,并停用化疗和免疫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继续维持。

“通过个体化的综合转化+序贯治疗,目前胡先生的总生存期已达30月,且生活质量高,与常人无异”,金浩生告诉南都记者。

省医肝癌研究1176.png

晚期肝癌患者治疗过程的客观指标变化。

1/4以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

通过治疗获得了手术机会

金浩生主任表示,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癌症相关死因第三位。目前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介入、肝移植以及射频消融等。然而,部分肝癌病人在诊断时即为晚期而失去了手术机会,即使获得肿瘤切除的病人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以提高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

2020年,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团队发起了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首次采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仑伐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临床研究结果发现按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该治疗方案用于晚期肝癌客观缓解率可达63.2%,疾病控制率可 达86.8%。其中,26.3%例病人肿瘤缓解后,成功接受手术切除或者病灶消融术。该研究成果成功发表于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关于晚期肝癌综合转化治疗的手术时机,金浩生主任团队根据本中心的诊治经验提出肿瘤缩小,并与主要肝脏Glisson系统分离为转化手术的最佳时机。同时创新性提出Glisson 系统为中心肝切除理念,即完全以病人Glisson 蒂个体化解剖特点为依据确定手术方案,可精准切除病变肝脏并保留更多的有效肝实质,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保障。该理念完全适应新形势下腹腔镜肝切除的要求,有望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获益。

同步研究:

找到了哪些患者群体可以更加获益

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获益问题,为什么是这部分患者获益?获益患者有什么共性特征?则是研究团队的另一个攻坚方向。

通过对入组患者治疗过程的深入梳理,团队还真就发现通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可预测肝细胞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疗效和远期预后。首次揭示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在肝细胞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

团队发现在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抑制剂治疗后客观缓解(肿瘤缩小或者消失)的肝癌患者中,外周血基线辅助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无反应组。同时发现外周血Th细胞和NK细胞水平是肝细胞癌患者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 抑制剂治疗出现客观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和远期预后指标,对肝癌的精准和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有望为将来预测PD-1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在肝癌新辅助、中晚期肝癌综合转化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日前,这一研究成果成功登上全球免疫学领域杂志《临床免疫学》(Clinical Immunology,影响因子10.19)。

720x960_643387c649569.png

800x691_643387c68ad7a.png

研究成果在知名免疫学领域杂志《临床免疫学》(Clinical Immunology)发表

 

据悉,对于部分全身多发转移的晚期肝癌患者,金浩生主任团队进行了针对性的个体化序贯综合转化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结果在相关SCI杂志中进行了报道,并多次在各类学术会议中作学术报告,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目前肝胆外科和介入科开展多项个体化序贯综合的肝癌转化治疗研究,充分发挥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各自优点,使患者获得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长期以来,我国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期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但运用精准的综合转化治疗方案并辅助以外科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将不断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后生活质量。”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