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4月11日消息,国务院任命康旭平为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是承担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任务,为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服务的办事机构。康旭平此前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康旭平。资料图
公开履历显示,康旭平1966年12月生,是江苏镇江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江苏省委副秘书长、江苏省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据公开报道,康旭平早年曾长期担任秘书职务,在业内有个笔名为“东方亮”,在任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时,以“东方亮”为笔名,在《秘书工作》杂志上发表过一组专栏文章。
他在这组文章中总结,写文稿功夫在平时,要注重积累,一是知识的积累,二是观点的积累,三是语言的积累,既要保持知识的深度和新鲜度,攒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还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让文稿“活”起来。
康旭平写文稿,强调重实践。他曾在文章中提到,重实践,不仅在于和领导的相处中把握领会领导的思想意图,更在于实践出真知,“只有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文稿的基础才能扎得深打得牢。”
康旭平在文章中提及,在一次市委全会上,在确定经济会议主题后本要动笔就写,领导鼓励他们先到经济起飞的地方看一看,“我们带着很多疑问和些许对稿子的惦记,到杭州等先发地区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的过程一方面能获得直观的感受和启发,另一方面能对文稿起草再深入地想一想。”
对于一些不熟悉的领域,康旭平还会事先组织座谈会,或电话讨论上门请教,听取专家和有关方面的意见,他也强调在平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体悟基层,“哪怕坐下来跟亲戚、朋友、同学、邻居聊天,都是一种调查研究。”
康旭平认为,写文稿要做思想者,不要做“文字匠”,不赞同把主要功夫下在抠字眼上,而要看重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尤其是写文稿的底线是不能有错误信息,不能有语言的疙瘩,更不能有多字、漏字或错别字等错误。
( 部分综合自《秘书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 蒋小天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