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州交通枢纽能级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加速集聚,持续彰显国际影响力。而串联香港、深圳、广州的“黄金枢纽”——世界级TOD综合体广州南站ICC,也将把更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带到大湾区。
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2022年大湾区以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广州的开放发展,也吸引了各界目光。
今年以来,广州已相继成功举办亚洲青年领袖论坛、“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财富》全球科技论坛等系列国际性会议。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3届广交会在广州开幕,参展企业、面积再创历史新高,万商云集盛况再度重现。
国际政要和企业大咖相继到访,让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国家中心城市再次站在全球舞台的聚光灯下。随着“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发展,更多国内外资源与需求将不断通过立体交通网以广州为窗口进入大湾区。作为全国流量最繁忙的高铁站之一,今年春运期间,广州南站到发旅客量为白云机场的3倍,已然成为广州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广州南站将打造世界性超大型TOD项目广州南站ICC,推动片区实现从交通站场向“站城一体、业态融合的大湾区门户枢纽”的转型。
效果图
经济有信心!
一开年,广州火力全开。
广州市统计局显示,1月至2月,广州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7.42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回暖明显。在消费环境复苏和春节旅游热潮推动下,本地市民、异地游客消费“双增长”,住宿和餐饮业客流量、营业额“两头旺”。数据显示,1月至2月,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3.08亿元,同比增长11.0%。
当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加速在广州集聚,源源不断辐射到全省乃至全国,彰显了大家对广州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也为广州进一步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居住在广州的人,尤其能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变化过程。
相关部门与机构合力搭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2023年广东全面实施“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工作,5年内为港澳青少年提供3万个赴内地交流机会、1.5万个实习岗位、1.2万个就业岗位。
内地与香港通关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4月14日,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开始试运营,填补了广州中心城区到港澳水上高速客运航线的空白。无论是内地旅客访港,或是港澳同胞回乡,可供选择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
广交会将为香港工商界带来崭新机遇。4月15日,“湾区同心•商会聚力”粤港澳工商界助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正式启动,将全方位推进香港与内地企业加强合作。
还有消费市场的活跃。近日,一条关于香港奶茶和反向代购的帖文引发热议。该帖文提到,对于香港人来说,通过反向代购深圳的商品价格更为实惠,例如一杯奶茶仅需20港元(约2.5美元),加上代购费后依然比香港本地贵的价格更实惠……一个个鲜活案例的背后,是越来越多人希望借助大湾区的平台,实现与全球接轨,共同交流合作、拓展市场。
如今,随着广深港高铁全面恢复,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正加速推进,吸引了大量企业参与大湾区建设。依托强劲的铁路枢纽,人们从广州南站出发,搭乘始发高铁(动车)可直达全国18个省份,大湾区珠三角城市间1小时互通往来。
这条串联香港、深圳、广州的“黄金枢纽”背后,正是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体现。《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显示,预计2025~2030年,广州地铁将建成超过1500公里“地铁+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总规模位列全国前列。
其中,广州铁路枢纽是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高铁班次、广州南站客流量均居全国第一,广州正加快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尤其是广深港高铁,1月15日开始陆续恢复开行以来,双向客流持续走高,日均发送旅客人数逾2万人次,最高日突破4万人次,积极促进了香港与内地人员流动、经贸往来,也让诸如“节假日过关人山人海”等“幸福的烦恼”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建设有实力!
良好的连接和联系能力意味着更高的开放程度。
广州南站依托千年商都的枢纽型城市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客厅与门户枢纽经济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新极核、广州市南部中心区、世界级TOD。
15年6次升级,有人曾说,广州南站的规划难度,是天花板级别的。想兑现如此高定位的南站,除了政府规划,市场资本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新鸿基地产的入局,无疑是政府与资本的一次“双向奔赴”。
新鸿基地产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世界500强》榜单中,全球有7家房地产企业上榜,中国只有新鸿基地产一家上榜,实力之雄厚可想而知。另据官方资料显示,新鸿基地产是香港取得至高信贷评级的地产发展商,分别获穆迪和标普给予A1和A+评级。
新鸿基地产拥有开发运营超甲级写字楼及大型综合项目的丰富经验,西九龙香港ICC及香港站上的香港IFC两大TOD项目,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商业核芯,构成享誉国际的“维港门廊”。2018年开始,新鸿基地产积极在广州拿地,瞄准打造的项目均是其“拿手好戏”——以TOD为导向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在南站核心商务区内,新鸿基地产投资逾200亿,开发建设世界级TOD综合体广州南站ICC。全面通关以来,广州南站ICC建设加速,据最新披露,2025年起项目将分阶段建成。届时,不仅有利于解决广州南站的现状,还将吸引更多中国香港、内地乃至国际优质企业来南站片区设立大湾区总部。
效果图
兑现有把握!
在新鸿基地产看来,广州南站ICC要打造的不只是一个TOD综合体,而是立足广州南站定位,重塑南站的整体规划和业态。项目未来的三大亮点,都将一一呈现。
一是12条轨道交通无缝连接。
作为亚洲到发列车数量最多的广州南站,广州南站共接入12条轨交,包括4条地铁、4条高铁及4条城际铁路,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火车站年客流量第一。对内,广州地铁2号线、7号线、22号线、佛山地铁2号线途经广州南站。对外,从南站始发4小时内覆盖桂滇黔等6省,8小时内则可直达京沪郑等枢纽城市。
按照“西交通(交通、配套),东商务(地标、商务)”的设计理念,广州南站ICC叠加轨道交通的优势,发展多重地面层,使景观、光线和商业氛围相互渗透贯通,通过城市核和商业公共空间连通,实现南站项目内部布局畅通无阻,与周边环境高效链接。
就比如新鸿基地产打造的香港西九龙TOD项目,设计师首先考虑的就是不同交通方式共同运作的协同性和高效性,以高铁西九龙站、西九龙站巴士总站、港铁九龙站等交通枢纽为中心,打造了集商业、办公、文化、教育、生活居住等为一体的繁华中心。
二是三重立体园林与商业地标完美结合。
效果图
作为世界级大型TOD,广州南站ICC项目包含多个地块,横跨南站核心区域。其中,长度达1.5公里的“绿色大道”,将串联整个TOD的三大地块。一条城市绿色中轴,点亮门户界面,延伸了绿色山丘的景观设计概念,令建筑与公园融为一体。
第二重和第三重的景观构架中,既有代表绿洲漫游的活力内环,又有代表都市脉动的交互热点,还有代表碧道航通的慢行外环,采用了多点切入+双环联动+生态层面全覆盖的设计理念。
效果图
三是荟萃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
项目邀请了曾参与打造迪拜塔的美国建筑设计事务所SOM、日本涩谷未来之光的日建设计Nikken Sekkei、设计香港ICC建筑的KPF等20多家世界知名顾问执笔设计,汇聚新鸿基地产一贯的前沿理念与高标准进行开发运营。
具体来看,TOD前期规划和建筑由Nikken Sekkei和SOM操刀,两家皆是行业佼佼者,参与设计了东京晴空塔、纽约世贸中心1号、金丝雀码头等城市地标;TOD景观设计由美国SWA执笔,他们一出手就是全球第一高楼迪拜塔、谷歌总部等名作;商业的室内设计则出自LEAD 8,其代表作包括广州天环、香港11 SKIES、深圳湾万象城等鼎鼎有名的商业地标。
一个项目云集国际知名设计团队,这背后也可看出新鸿基地产的运营实力,未来充满想象力。
投资有预期!
TOD模式在世界发达城市十分流行。比如,美国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就是依托TOD模式迅速发展。日本东京六本木,也是以轨道为节点,形成“垂直城市”,繁华至今。
对城市而言,TOD模式不仅可以优化空间形态和完善城市功能,也有助于周边片区形象的蜕变,促进交通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赢得新的发展增长极。据易居研究院统计,2022年,全国共有12个城市陆续出台TOD轨道物业开发的相关政策,为城市TOD模式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有研究显示,成熟的TOD物业平均价格会比同片区物业高出至少30%以上。比如,有着“亚洲十大湾区豪宅”美称的香港天玺,位居香港核心地段——九龙,近邻维多利亚港。同时位于港铁九龙站上,临近世界著名设计酒店WHotel,与香港先进综合购物中心圆方商场相连,拥有全香港至便捷的交通和至成熟的城市配套。它为什么让财富阶层趋之若鹜?那就是,它所具备的划时代意义,恰恰在于连接两地的交通枢纽价值。
适逢两地全面通关,延续香港天玺的住宅基因,广州南站ICC峻銮的亮相面世,将会为财富阶层带来又一次划时代机遇。从规划图来看,峻銮住宅坐拥一线滨水环境,远离交通及商业喧嚣,演绎南站全新人居生活。
效果图
当你走进广州南站ICC城市会客厅第四站——新鸿基地产·峻林,从规划配套、设计建筑、施工质量到物业服务,你或许更能感受新鸿基地产的匠心所在。峻林自2012年开售,时至如今仍历久弥新,为住客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备受业主与高净值人群的认可与青睐。2012年该项目首次开盘,单价去到近4万元/㎡;十年间,峻林依然以近15万元/㎡的价格跻身市中心高端住宅标杆。
时隔十载,新鸿基地产推出峻銮,延续了其一贯的高标准以及艺术品位。最新消息,峻銮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售,更多元便捷、更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将会以广州南站为原点在大湾区展开。
推广
编辑:李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