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车展上,众多车企都为人们展示了各自电气化转型的最新成果。对于零部件领域的供应商来说,同样面临这方面的挑战。
例如博世集团,在车展上就带来了面向自动化、电气化、个性化及互联化的解决方案,其中包含多款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由本土团队开发的创新产品首次展出。例如智能座舱技术互动体验4.0、车辆动态控制系统2.0、190千瓦氢动力模块以及同轴油冷电机和全新多合一功率电子模块等。
去年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销售额破千亿
作为全球知名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供应商,博世正加速推动技术变革,尤其在软件定义汽车和电气化两大领域,以抓住汽车行业发展机遇。
据了解,2022年,博世中国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销售额达到约1036亿元人民币(约合146亿欧元),同比增长约7%。“其中一个主要的业务增长点来自博世和中国主机厂的合作。”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介绍,该公司将加速在软件和电气化等关键领域的前沿布局。
当今汽车正在逐渐发展成“轮子上的智能手机”——由硬件、操作系统、软件以及服务构成。但在安全等关键功能上,汽车较智能手机更为复杂。凭借在软件及汽车领域的积累,博世能为客户提供“软件定义汽车”各个层级所需的软件解决方案,支持高效地开发更智能、更具吸引力的汽车。
2023上海车展期间,博世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凸显了软件在个性化、自动化、互联化和电气化中不断提升的重要性。此外,首次在中国亮相的SPACE车搭载有博世最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全面体现了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在硬件、软件及服务三个层级之间的紧密协同。
今年将在广州成立全新软件研发中心
在软件层面,此次博世在上海车展首次展出的智能座舱技术互动体验4.0,就是由本土团队研发、可实现无缝驾舱体验的信息娱乐域平台,搭载大算力芯片,支持“舱泊一体”的跨域功能。
此外,展出的车辆动态控制系统2.0运用了能“提前思考”的前馈控制算法,可基于车辆传感器的信息预测车辆动态发展趋势并进行控制,主动优化车辆动态响应特性。
博世本土研发团队基于车辆动态控制系统2.0开发了分布式牵引力控制系统功能,通过把驱动扭矩控制算法封装在电机控制器中,实现更精准的扭矩控制,进一步减少起步时车轮打滑。
在汽车软件开发中,博世全资子公司易特驰展出了高度集成的端到端软件定义汽车开发平台和工具链生态系统,推动实现快速、由数据驱动且安全可靠的汽车软件开发。无论是在车端或云端,博世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开发工具及服务。2022年,博世中国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有约35000名员工,其中超9000名研发人员。据透露,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将于今年在广州成立全新软件研发中心。
新型电驱系统6月量产,用于轻型商用车领域
在中国市场,博世已经为新能源乘用车提供了大量的电机、逆变器和电桥产品。在轻型商用车领域,博世在本次车展带来了新型电驱系统,包含同轴油冷电机和全新多合一功率电子模块,目前已搭载在江铃旗下的商用车车型上,具有高扭矩、高效率、轻量化的性能,计划在今年6月实现量产。
同时,博世也在不断丰富燃料电池产品组合,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氢动力需求。继已推出的75千瓦和134千瓦的氢动力模块后,博世在本次上海车展上首次展出全新190千瓦氢动力模块。这款单系统、大功率氢动力模块适用于49吨重型卡车。此外,博世也在加速代用燃料的创新,如天然气、甲醇和氢内燃系统,从而为动力总成解决方案提供更多可能性。
接下来,博世还将持续投资以电气化为代表的关键技术领域。近期,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在苏州奠基,总投资额约70亿元人民币。
此外,博世与无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和商用车电动化的本土化开发和商业化应用。
在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博世与庆铃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于2023年在重庆投入使用,推进氢燃料电池系统在本土市场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出品:上海车展报道组
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编辑:李美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记者直击上海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