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外贸形势非常严峻。最近周边国家的外贸下降幅度比较大,我国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外贸出口以美元计都是负增长。”4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指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4.8%的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实现了“开门稳”;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需的不确定性仍然是最大制约因素,我国外贸企业也面临诸如去国外参展不方便、贸易风险还在上升、经营压力增加等困难。
王受文表示,在对18个省市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商务部会同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研究提出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建议,国务院据此研究出台相关政策。
2023年一季度中国外贸数据。南都制图
恢复线下展,稳定重点产品贸易,发布国别贸易指南
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措施。在23日的发布会上,王受文介绍,在稳规模方面,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努力创造贸易机会。包括在国内广泛恢复线下展,提高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效率,推进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等。另外,商务部还将发布有关国别贸易指南具体措施,旨在增加企业的贸易机会。二是稳定重点产品贸易。包括帮助汽车企业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保障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合理资金需求,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三是稳定外贸企业。包括研究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二期,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扩大保单融资增信合作,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对外贸融资的需求,加快拓展产业链承保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
在优结构方面,王受文说,主要是两个方面内容。优化贸易方式方面,提出要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将修订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发展;指导相关商会协会来适应绿色环保要求,制定一些外贸产品绿色低碳标准,指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相关税收政策等。其次是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提出了发挥好预警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作用,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高质量实施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还将编发重点行业应用指南。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吴海平。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吴海平介绍,去年,海关总署先后出台了23项稳外贸措施。各地海关结合当地实际,细化了1300多项具体举措,涉及口岸保通保畅、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普惠性措施;还有创新大宗商品“先放后检”监管模式,加快企业急需货物通关,开通农食产品“绿色通道”等满足不同类型企业需求的个性化措施。今年,海关总署将对相关措施进行优化升级,释放政策措施红利。
吴海平表示,针对现在企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围绕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畅通进出口物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支持新业态发展等方面,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相关措施,研究推出新的海关支持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
外贸稳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指出,人民银行采取的措施包括,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和民营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指导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减免了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相关外汇交易手续费,以及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环境。
广交会上,采购商与展商洽谈。南都记者 张志韬 摄
办好广交会,一季度展会达186个,办签证有便利
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是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重要一步。王受文介绍,商务部和相关部门以及地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外贸企业在申办签证、办理机票、参加展会等方面提供保障。
具体来说,一是办好广交会,还有其他一系列展会。“像广交会这样的展会,贸易企业作为供应方,和国外采购商作为需求方进行对接是非常重要的。”王受文评价,广交会亮点纷呈,展位数量扩大,展品有新的内容,参展商非常踊跃,线上线下结合办展,相互促进,效果非常好。“一季度商务部进行备案或者审批的各类展会达到了186个,我们要帮助企业进行供采对接。”
第二,便利商务人员往来。王受文称,针对目前存在国际航班比较少、票价还比较贵的情况,民航部门取了一系列措施,现在我国对外国际航班的恢复率已恢复至疫情前近三成;对于签证方面的困难,外交部和其他相关部门正在推动有关国家对中国企业申办签证给予便利,中国也对外国企业到中国办理签证给予便利。此外,中国对APEC商务旅行卡替代签证的做法给予支持,虚拟签证卡将在5月1日允许入境。与此同时,国内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优化远端检测措施,为商务人员到中国来访问提供便利。
第三,持续深化贸易创新。王受文特别提到电子商务,商务部准备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品牌培训、规则和标准建设、海外仓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我们还准备召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现场会议,推广跨境电商方面的一些好做法。”
第四,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商务部将发布国别贸易指南,对重点的市场,每个国家制定一个贸易促进指南。还将利用好和很多国家建立的“一带一路”项下的贸易畅通工作组机制,推动解决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市场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增加企业的机会。
保护知识产权,让平台和企业成为快时尚消费代言人
会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介绍了在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推进综合试验区方面的新举措。“跨境电商是正在成长的外贸增长点,5年增长了将近10倍。今年一季度,仍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李兴乾表示,中国将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依托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结合各地的产业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更多地方特色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通过跨境电商拓展销售渠道,培育品牌,壮大贸易规模,特别是壮大面向企业的B2B贸易规模和服务能力。
其次,建好线上综合服务平台,“让企业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目前,这些平台服务的跨境电商企业已经超过6万家,大约是全国跨境电商企业的60%左右。李兴乾称,要力争把通关、税收、金融、海外仓储功能集成于一体,实现“一点接入、一站式”综合服务,使这样一项便利的集成服务能够惠及所有跨境电商企业。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
李兴乾表示,今年将继续结合跨境电商发展新特点,引导综试区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创新水平,加快培育一批骨干企业,让优秀的企业能够更好更快成长起来,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此外,在引导合规经营、防控风险方面,积极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快出台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帮助跨境电商企业了解目标市场知识产权情况,提前做好功课。李兴乾指出,在跨境电商领域,我们要保护知识产权,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要让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与企业成为“真、优、美”产品的大本营。同时,让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成为快时尚消费的代言人,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充分保护全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广交会“永不落幕”,深圳测试“电子信用证”系统
“贸易数字化是对贸易全链条的数字化赋能和升级重塑。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个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会上,李兴乾表示,我国着眼于贸易全流程效率提升,正在研究积极推进贸易环节、贸易服务、贸易主体的数字化赋能升级,助力企业降低交易成本。
李兴乾介绍,重点是“四个推进”:推进贸易供采对接数字化。广交会在全面恢复线下实体展的同时,线上平台实现常态化运营,实现广交会“永不落幕”,支持企业进行线上推介、产品展示、供采接洽、线上线下信息共享等。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发展数字展会、“云展会”。
其次,推进贸易服务平台数字化。他举例说,目前一些地方都做了非常积极有效的探索,像重庆正在试行电子提单系统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货运提单流程电子化流转。深圳已经就“电子信用证”系统进行了多轮测试,技术上实现进出口货款电子单据结算。
第三,推动外贸基础设施数字化。重点是支持地方和大型企业持续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智慧海外仓建设,推进安全可控的自动化装卸、智能化系统应用,提高口岸作业单据电子化流转水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地市试点开展港口、仓储、货代、船公司、运输企业以及外贸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协同运转,实施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像广东茂名口岸物流协同平台已经在4月6日正式上线运行。“对这些地方探索当中的成熟经验,我们将积极推动,在更多地区复制推广。”李兴乾说。
此外,推进构建贸易数字化国际规则。会上,王受文回应外媒记者有关中国加入CPTPP的提问时表示,中国有意愿、有能力加入CPTPP,加入CPTPP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所有成员利益。李兴乾介绍,中国正在申请加入CPTPP以及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积极开展谈判工作。今年3月,中国加入DEPA的工作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磋商,同成员方就无纸贸易、国内电子交易框架、物流、电子发票、电子支付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支持一些省市开展贸易数字化国际合作。2022年,浙江在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就举办了DEPA主题论坛,与成员国专家就数字贸易规则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在深圳、苏州等地,正在探索电子发票、数字身份等系统跨境兼容对接。
采写:南都记者 陈秋圆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