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艺颂八珍——岭南中药文化主题艺术展
展期:2月24日至6月3日
地点:广东中医药博物馆
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暖和、潮湿多雨,十分适合植物生长,中草药资源丰富,素有“岭南出好药”之美誉。本次展览邀请了八位艺术家进入本次艺术项目的探讨之中,对被誉为“岭南八珍”的首批受保护中药材及其背后的中医药文化进行研究,各自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提炼、转化,发挥出各自的艺术表现力。八位青年艺术家以各具面貌的表现手法尽显“岭南八珍”之美。这是一次将艺术与中药文化结合,在创造性的重新演绎中使艺术与中药文化碰撞的探索试验。两种中华传统文化桴鼓相应,美美与共,正是在这种携手并肩中,文化的传承发展才更创新多元,继续焕发生机。
中国艺术先锋——鲁迅与新兴版画
展期: 03月01日- 05月10日
地点: 广州鲁迅纪念馆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他引进介绍德、俄、法等国版画,印刷出版相关图书;他举办具有标志性的“暑期木刻讲习会”,指导和影响了大批木刻青年。
他一生收藏的外国版画多达1600余幅,以己所藏,举办了四次展览,供青年学习借鉴,并选取木刻青年作品58幅,送法国巴黎展出,扩大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在世界的影响,因此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
淡造万物 All Things Created by Fade
展期:3月7日 – 6月3日
地点:后山当代艺术中心
本次参展的八位艺术家通过对不同媒材的运用和极具个人特点的表现形式来诠释“淡”:从色彩的“淡雅”含蓄以及透明流动的光彩;到形式和叙事的“平淡无奇”却轻盈细腻乃至超脱;再到对意涵的“淡漠”搁置,通过走向抽象的格式来构造极朴素却微妙的意象。“淡” 是一切的本源又是一切的终归,它让维持“平等”的状态成为可能,让事物内在的逻辑自然运作。它不是缺失,而是自由之道,是自然而成事物的理:“淡”造“万物”。
传神·写道——陈略中国画作品展
展期:3月18日 – 6月15日
地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美术馆
“艺术进万家”项目是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由广东美术馆策划实施的文化惠民项目。自2021年启动以来,整合联动美术馆、艺术家、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和力量,策划组织不同主题的展览到街道、社区和文化场馆等地巡回展出,同时组织配套的宣教活动、讲座等,让人民群众“把艺术带回家”,让民众零距离接受高质量的艺术鉴赏体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本次展览以“传神·写道”为题,呈现岭南名家陈略的一系列人物画。展览分为“风”“雅”“颂”“圣”四大主题:“风”,展现黄发垂髫、牧童野趣等乡野题材,传达出陈略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与淳朴动人的乡土气息;“雅”,强调作品的感染力和审美元素,展现了家人可亲般的闲情雅物和美好场景;“颂”,展现了一系列陈略自诗词、小说等中国古典文学说中取材的艺术作品,体现民族精神与家国大爱;“圣”,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余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志向与追求,把中国画形式的传统性和意象的现代性完美融合,体现一种当代的人文情怀。
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
展期:3月29日 - 11月19日
地点:南汉二陵博物馆
烟火气是生活的真谛。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不仅是汉代番禺都市繁华的重要见证、浓郁烟火气息的生动缩影,而且已经深深融入广府文化,融入名城广州,成为新老广州人日用而不觉的文化特质和乡愁记忆。展览分“美家园”“安其居”“饮不竭”“甘其味”和“仓廪实”五个部分,分别对应明器组合、屋、井、灶、仓(囷)。透过这些生动形象的陶屋、井、灶、仓、船、车等模型明器,得以窥见汉代番禺先民的生活场景烟火气,领略先民们的艺术审美情趣,感受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持续向往。
游雯迪:《菠菜不是花》
展期:3月25日- 5月08日
地点:33当代艺术中心(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03号维多利广场A座33楼)
艺术家游雯迪1984年生于中国台湾,当代艺术家,分别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和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博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中国广东。其代表作有谁会来、墙等。游雯迪擅以当代水墨 结合传统工笔技法创作,显著特色是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和西方思潮进行兼收并蓄的同时,仍保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她的画作充满一种情绪,一种不按照常规逻辑思考的能力,正如她一直秉持的创作理念:理解世界、有趣、有温度、真实。
空间的形状
展期:3月18日- 5月7日
地点: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370号广报中心北塔6层
作为70后的两位代表性艺术家,陈彧君和关音夫的作品中有着两种空间的形状。在现实世界中,空间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它取决于对物和物的位置差异的度量,它由这些度量的方式的组成:长度、宽度、高度、大小。然而,现代主义借由这些方式,发展出诸多差异性的空间关系,它将客观的空间解放,引入个人的主观世界之中。于是,对于空间的理解和观看,成为产生现代主义的源泉,视角的远近、长短、疏密,或是情感的浓淡、深浅、轻重。
广州古书院掠影
展期: 3月29日— 8月31日
地点:“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有一类建筑,遍布于广州的城乡各处,曾经书香萦绕、文人荟萃,时至今日仍承载着羊城延绵不绝的文脉书香和求索创新的精神传统,那就是书院、书室、书舍、家塾等古代教育场所。它们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部分书院开创了广州近代教育的新局面,甚至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的场所。为了更好地传播广州古书院的历史,广州博物馆在下辖“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主办了“广州古书院掠影”展。“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所在的越华路及北京路片区,曾遍布着众多书院,充盈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知识锦囊,留下了很多值得铭记的历史。本次图片展将从“文脉根基”“书院林立”“中西共融”“革命新声”四个部分展开,通过一张张老照片,带你穿梭于学海的历史,又在历史中探索千年羊城的文脉所系。
倾城之恋——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展
展期:3月31日 - 6月30日
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
本次展览是首个由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举办的文物展,展示其各自特色及相通内涵,开创了文物联展新模式。历史文化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展览共展出来自8个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226件套文物精品,通过“南天重镇”“岭南底蕴”“海丝禀赋”“红色名城”和“名城新姿”五个单元,全方位深挖和展示充满地域特色的广东省文化旅游资源,将文物、景点、非遗贯穿展览,让历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传承创新,为广东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提供新动力。
历史的风景——张振江绘画展
展期:4月19日-5月7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5/6号展厅
张振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他的创作以油画、水彩和综合材料见长,画风质朴强烈,深厚沉郁,体现出很强的主观表现性。他从材料和抽象两个方向进入当代艺术,以综合性的表达,将历史与现实、人物与风景融为一体,从而将个人对历史的批判性反思转化为公众对历史的再认识,他的这种艺术探索可以视为中国新表现主义的某一类型。他的绘画语言,既包括了视觉观看的物语,也包括了历史感知的心语,从而将历史人物转换为新时代的风景,将风景创作升华为具有历史内涵的景观。
本次展览展出张振江多年以来创作的当代绘画研究成果,既有抒发家国情怀的《国之器·图像志系列》《援疆艺记系列》和《自然数系列》,也有反思人生的《域系列》《众生相系列》,这些作品反映了他近十多年来从抽象材料到具象叙事的风格演变过程,以及对时代发展变化的持续关注。
今天的童话:张钊瀛个展
展期:4月19日-5月12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7号展厅
张钊瀛,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韩国三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85后出生的重要艺术家代表之一,其作品有相当明显的国际化视野,充分体现出跨媒介、跨语言以及跨时代的精神混合现场。长期研究,实践图像史,重构话语颠覆性的“个人场域”。
本次展览展出《生活道具》《生活肥皂剧》《书信》等系列的部分作品,作品中跨年代的事物组合、画面中饱和的色彩、彩带般的色块无不冲撞观众的视觉,在二维的画布上打造一场沉浸式的“嘉年华”。
墨香宜人——贺惟宜写意花鸟画展
展期:4月19日-5月7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8/9号展厅
贺惟宜,出身书香世家,当代女画家,曾师从方楚雄、刘书民、叶绿野等岭南画派名师大家。她在长期深入研究岭南花鸟画笔墨技法和形式语言的基础上,注重古画临摹、外景写生和自由创作的有机联系,将中国古典技法和西方现代形式构成巧妙灵活地融汇于创作中,其作品造型提炼概括、色彩对比丰富、构图和谐悦目、笔法刚柔多变,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继承了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写生为重的传统精髓。面对繁复而精微的大自然,感受着千朵娇花的细嫩花蕊、万片翠叶的如丝叶脉,贺惟宜巧用概括取舍之法,或勾勒柔媚的槐花,或描画曼妙的藤萝,或点染敏捷的雨燕,在有限的画幅中展现了千姿百态的花鸟草虫的美妙形貌。本次展览展出贺惟宜1970年代至今创作的中国写意花鸟画作品约100件。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展期:4月20日-5月14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10/11/12号展厅
20世纪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阶段性发展,女性意识的高涨在东西方世界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衍变,尤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中国现代进程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家群体在中国艺坛的成就与贡献,为多元文化时代下的艺术发展史留下了可供佐证的一页。
本次展览以何香凝、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周錬霞、顾飞、吴青霞、陆小曼、关紫兰、方君璧、杨荫芳、郁风的艺术探索历程为主线,分三个篇章展示12位女性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书信以及民国书刊、剪报、照片等文献。展览以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的研究为基础,展现她们在中国艺术领域中的发展道路及其卓越成就,揭示女性艺术家在20世纪面对的主要问题以及回应这些问题的独特方式。
阔步新征程—— 第九届南北雕塑联展•广州
展期:4月26日-5月19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10/11/12号展厅
2014年,由广州雕塑院与陕西省雕塑院联合发起“南北雕塑联展”,开启富含地域性的雕塑展示交流平台。而后几年,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和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相继加入,使得该展览的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扩大,目前已是国内雕塑界独具品牌效应的年度性盛会,持续地关注与探索着地域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实践创新。艺术随时代发展,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语境中,展览与创作如何呈现新的特色和作为?这是需要深入思考并付以实践解答的命题。本次展览,是总结,是回答,也是提问。
本次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将展出广州、陕西、海南、广西四地雕塑家的90件作品,地域特色、文化经验、创作重点和表现方法相互碰撞、融汇,从中产生多维视角的观察、思考与感悟。
揽镜自照:探寻古人的审美趣味
展期:4月20日-8月20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
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铜镜,从此古代的工匠将铜镜细细打磨,使之光滑如水,又在其背面精雕细琢,为它添加独特精致的纹饰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主题。几千年里,铜镜默默凝视了太多风景,人们内心的祈求、时代的风貌也凝结在了小小的铜镜中。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将分上下两篇展出馆藏战国至明清的200余件铜镜及相关藏品。想亲眼看看这些铜镜的“庐山真面目”吗?更多精美铜镜将在粤博展出,欢迎在铜镜中领略中国古人的审美趣味。
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
展期:4月25日-12月17日
地点: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Ⅱ
本次展览从2022年广州18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成果中精选陶器、铜器、铁器、银器、水晶、贝壳等各类出土文物约260件/套进行展示,分为居住、劳作、埋葬三部分,为观众展现2022年广州考古的新发现、新成果:洞穴内的先秦遗存、大规模商时期生产生活场所、广州城西北郊的南越国时期建筑遗存、大量人为加工的贝壳堆积、海珠区地层堆积内的夏商之际至商时期陶片……这些都将为观众读懂广州提供最新的索引。
展览强化考古发现与当下生活的关系,通过现代人要面对的日常事物联系考古遗存所能呈现的古代先民生活起居、劳作营生、宗教活动和生死观念。观众可从自身熟悉的视角认识这些遗迹遗物,观察和体会广州先民的生活日常、生命日常,与生活在同一片区域的先民对话。
西出阳关——新疆文物精品展
展期:4月29日-10月29日
地点:广州海事博物馆三楼2号展厅
在那遥远的地方,西出阳关——盖天山南北,孕育了神秘而浪漫的西域传奇农耕与游牧,东方与西方在这片古老沃土上碰撞、交流、融合留存下众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瑰宝。“五星出东方”锦护膊所展示的浩瀚宇宙观;《彩绘伏羲女娲麻布图》描绘的生命奥妙;彩绘高髻侍女立俑见证的四方通达……就让这些文物带我们西出阳关,走入新疆,回溯那悠远而辉煌的时光。
——深圳——
广州当代X艺湾ArtBay(深圳站)
展期:3月17日至5月8日
地点:深圳市南山区香山东街华侨城创意园南区 F1-101C-艺湾ArtBay
花飞草长,浅草泛绿。经过漫长寒冬的蛰伏,春天来了。向阳而新生的春天里,我们将“希望”和“回归美好”糅进了生活,也将“反思”和“证伪”糅进了探求。人们总要习惯和突变共存,和当下的不确定性胶着角力。最大的期待,可能就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炽热的情感或者只是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最美好的愿景,是为“当春乃发生”!
本次展览由艺湾ArtBay与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共同主办。甄选了20余件精彩的绘画作品予以呈现。艺湾ArtBay坚持以推动艺术生态繁荣发展为长远目标,希望通过展览为优秀的艺术家提供生长空间和交流平台。春风吹过,万物复苏,让我们共赴一场春天的相聚。
恩佐·库奇:卡斯塔尼亚
展期:3月18日 - 5月13日
地点:红树林画廊 (深圳湾1号广场南二期110号)
这是意大利艺术家恩佐·库奇(Enzo Cucchi)在中国的首个个展《卡斯塔尼亚》。在意大利语中卡斯塔尼亚(CASTAGNA)即为栗子,我们俗称板栗。板栗长满针刺,有着坚硬的外壳,花期异味难闻,而果实却无比美味。恩佐称之为一种奇迹,就像他的作品一样,源于自然却带着某种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在他游牧式的创作风格中,他既是画家也是疯狂的幻想家。库奇将自在之物经过复杂转化再现,融入日常细碎中真实的体验,形成强而有力的个人语言,图像本身的双重特质自有无限的叙述力,开放的视觉表达跨越语言的边界,使作品在与观众的交流中触发新的叙事。
穿裤子的云——业晓凯个展
展期:3月21日 - 5月6日
地点: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5F展厅C(深圳市光明区创投路与观光路交叉口东北100米)
本次展览的主题“穿裤子的云”是一个诗意又带有故事性的意象,它取自20世纪诗坛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诗集《穿裤子的云》。业晓凯的作品总是呈现出一种静谧、丰盈的想象力,他的绘画实践从个人浪漫主义的抒情性表达逐渐过渡到精神层面的绘画景观,创作想法突破常规逻辑与有序经验,愈加趋于一种超现实导向,但他的作品又比西方传统意义上的超现实主义更加内敛,呈现了独具个人特质的感知和表达方式。
苏绣艺术文献展
展期:4月4日-6月4日
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5/6/7展厅(深圳市福田区同心路6号)
苏绣,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刺绣艺术的代表之一。2006年,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绣艺术文献展(1949-2019)”集中展示了一批珍贵的绣谱、绣稿以及文献资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苏绣的技艺“内核”,及其艺术面貌的生成轨迹,使展览能够更加生动、全面、深入地呈现苏绣的工艺之美、探索之思和创新之魂。
本次展览以历时性的展陈序列,分为“春回绣苑”“探索之光”“变革新风”和“丝韵万象”四个版块,展现苏绣艺术在传承经典、艺术探索、工艺创新和交流传播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佛山——
漆彩华章——南风艺术部落漆艺精品展
展期:即日起至5月28日
地点:顺德博物馆
中国现代漆艺主要包括漆画艺术和立体漆艺造型。中国现代漆画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新艺术形式,是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漆画使用了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工具和材料,借用螺钿、蛋壳、金银箔料和金银粉料等入漆材料,通过堆漆、雕漆、刻漆、磨漆、镶嵌、彩绘、泼洒、变涂等不同表现手法和工艺;运用塑、绘、髹、罩、染、刻、嵌、磨等不同于其他画种的技法,产生了其他画种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特色,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立体漆艺造型,除了使用性能之外,更强调在环境艺术中起到的装饰性,用漆的语言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它的成型手段主要有木胎、脱胎、苯板脂及绳胎、纸胎、软金属胎、皮胎、玻璃等。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并以漆作为黏合剂和固化剂,使之成型,然后再用漆来装饰,或莳绘,或沈金,或髹饰。色调柔和协调,金碧辉煌,突出了漆的特点,使得作品宛如跳动的乐曲一般极富美感。
具体绘画
展期:3月9日 - 5月10日
地点:盒子美术馆(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公园(南门))
每个艺术展览所在的空间的具体面貌都会影响每一件绘画作品在其中的具体表达。也就是每个空间都有自身生成的逻辑和面貌。我们需要看到空间自身语言,再根据表达需求,具体构建空间与作品的紧密联系,才会使艺术场域生效。如果我们为了追寻意义而放弃了对空间的具体感知,也会同样会造成展览的具体性迷失,抽空了展览具体内涵。所以,对空间具体面貌的感知是艺术场域建立和展览生效的基础。
终究来说,艺术关于具体的感知和感觉。“具体绘画”是我们围绕其展开的系统性探索:有关于具体的“物”,有关于具体的艺术家,以及有关于具体的场域。这次展览以“具体绘画”为题,回归到对第一性——最直观的信息传达的关注上。
洞穴与石壁
展期:3月21日~6月21日
地点:巽美术馆(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1座105号)
“洞穴与石壁”青年艺术家群展即将在巽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樊林策展。策展人说:在今天的展厅,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与石壁,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巨石阵,描述着最核心最沉淀的东西。我将艺术家们视作猎手,他们像旧石器时代刻画或绘制野牛、长毛象和驯鹿的那些人,捕获到本真的生活,是因为熟悉。还有各式各样的隐喻、诗意和幽默,也是我们共同勾勒给观众的。
方法——周湧工作室水墨人物画创作教学特展
展期:4月22日—6月25日
地点:四季艺术汇主题展馆区·综合馆(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科润路绿岛湖四季艺术汇)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教学在关山月、杨之光等老一辈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的带领下,建立了“四写”(摹写、写生、速写、默写)相结合的教学框架,此后历经数代人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变革与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人物画教学体系。本次展览所呈现的周湧教授工作室水墨人物画作品,便是这套教学体系丰硕成果中的一个鲜明案例。
周湧教授在美院教学特别是研究生的人物画教学阶段中,不仅限于停留于笔墨、法度等等的锤炼和研习,更强调对学生在创作观念、眼界、修养等方面因材施教的引导与培养,以及对现实与时代的关注。这点正如本次展览名“方法”所提示的,对现实与时代的关注本就不只有一个角度,一种方式,当代瞬息万变、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事件及其背后的价值判断与深层含意,也需要当代艺术家用发展的目光以及新方法去表现与提炼。
——东莞——
无限生长无限美 2023年美遇莞城——莞城师生美术作品展
展期:4月18日-5月16日
地点:莞城美术馆一、二楼东莞市莞城区高第街5号
本次展览展出莞城9所学校的学生优秀作品与优秀美术教师作品,通过展示莞城美育阶段性的教学和创作成果,让社会和家长见证美育力量。
其中一楼展厅为学生作品,包含“年”味十足——年画、票中可园韵——藏书票、探秘兵马俑——综合材料、艺起漫布云端——扎染、志存高远——纸艺、泥塑粤韵——泥塑、可园寻宝记——综合材料、诗韵骑楼——泥塑、广东凉茶——综合材料等作品。
教师作品按照绘画种类展示于二楼展厅,通过展示优秀教师作品,向广大市民观众呈现莞城各校雄厚的美育师资力量。老师们创作出上百件美术作品,涵盖中国画、版画、水彩、漆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元。这让每一位美术教师各美其美,以美的态度成为美好人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珠海——
以春天的名义——第二届古元美术馆艺术家作品展
展期: 4月1日 - 5月6日
地点:金湾区图书馆一楼中庭展区
古元美术馆是以中国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古元先生名字命名的公益性公立美术馆。《以春天的名义——第二届古元美术馆艺术家作品展》作品展,通过展出中国画、油画、漆画等不同画种,展现人物、花鸟、山水等不同题材,呈现了写实、写意、抽象等不同的画作面貌。
——香港——
废弃时代:设计能做什么?
展期:2月3日 - 5月7日
地点:HKDI Gallery (香港新界将军澳景岭路3号香港知专设计学院d-mart )
“废弃时代:设计能做什么?”展览是HKDI(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与伦敦设计博物馆的首次合作,讲述人们“取用、制造和丢弃”经济所造成的环境危机,展示人们正面对的当前危机和设计于当中发挥的作用。展览还会探索设计如何使人们的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宣扬与地球共存而不是从中索取的新生活方式,从此再没有所谓的“垃圾”。本次展览分为三个主题,探讨当前不同的废弃基础设施所隐藏的一切,探索有关环境、社会和地缘政治力量于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不仅是一个寻求想像替代未来的展览,主办方更希望让参观者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蒂梵妮·钟:纠缠的痕迹,遗忘的风景
展期:3月20日 - 5月6日
地点:马凌画廊(香港湾仔适安街10号)
马凌画廊荣誉呈献“纠缠的痕迹,遗忘的风景”,蒂梵妮·钟于香港的首个个展,展出多个系列的地图绘画作品,以及一件三通道影像装置作品。通过追溯自然、文化、殖民主义、战争及国家构建等元素的纠缠关系,并通过为地图绘制实践添加时间性,享誉国际的蒂梵妮·钟持续深入探索地缘政治、历史及记忆等主题,在历史叙事中开拓新的认知转变。
蒂梵妮·钟以跨领域、研究型的艺术实践闻名全球,常在实践中探索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变化等复杂框架,涉猎于景观考古学和历史生态学等领域。她揭示冲突、地缘政治分割、空间转型、生态灾害、人口流离失所及迁移等主题,将研究成果通过手工绘制、刺绣等方法转化为地理绘图式作品,以及结合了素描、绘画、摄影、雕塑及影像的综合媒介装置。蒂夫尼·钟致力于创造干预性艺术,让作品深入到由国家机器制造的叙事中,让作品携民族历史和记忆在公众领域叙事中发声。
深究 Deep Dive——通吉·阿德尼伊-琼斯个展
展期:3月22日-5月20日
地点:白立方·香港(香港中环干诺道中50号)
白立方·香港新展“深究——通吉·阿德尼伊-琼斯个展”已于3月2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艺术家为此次个展全新创作了一系列绘画及石板版画作品,展览通过当代离散议题的视角探讨有关神话、宗教和庆典仪式景观的历史性主题。
通吉·阿德尼伊-琼斯的创作受到了非洲、美洲和欧洲的历史文化影响,他的创作都深深根植于自己的约鲁巴传统的神话和文化,同时,他也关注身边的美国黑人文化,并拥抱这两种文化谱系间的异同。
继续宠爱・张国荣纪念展
展期:3月29日 – 10月9日
地点:香港文化博物馆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二楼 展示空间
“继续宠爱・张国荣纪念展”纪念一代巨星张国荣逝世20周年。张国荣三位生前挚友及客席策展人— 陈淑芬、张叔平及夏永康,透过Leslie 的私人珍藏、精心设计的展场及一张张触动人心的旧照片,与大家一起回顾哥哥的演艺成就,及其对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为当年情再度添上新鲜。
首届香港流行文化节于2023年4月隆重登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同时安排电影放映和讲座等活动,让大众感受香港流行文化的魅力;这次展览是香港流行文化节2023前奏节目之一。
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
展期:4月14日 – 8月14日
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特别展览“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为全球首个以女性在卡地亚发展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为主题的大型展览。
透过展出约300件19世纪至今的卡地亚珠宝、钟表、珍宝及文献,彰显女性的生活方式、创造力和影响力。展览分为四个单元,通过精美的展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探讨女性、珠宝和时尚之间的紧密关联,同时也展现了中国美学对世界女性时尚和生活的深远影响。展览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主办,并由卡地亚支持。展品由卡地亚典藏以及收藏家与机构慷慨提供。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美彤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2023
粤玩粤美 五一假期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