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东莞作为全省第四个万亿城市责无旁贷,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以“快干、实干、苦干”不折不扣执行省委决策部署,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今年,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推出《抢占质高点 东莞挑大梁》专题报道,对话各镇街、局办、企事业单位“一把手”,调研东莞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案例,深入解读东莞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做出示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在此基础上,南都东莞推出《抢占质“高”点之校长来了》系列报道,深入学校探访,与校长对话,宣传展示学校在支撑服务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东莞打造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征途上的经验、亮点和思路。
“一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始终坚守安全底线,以人为本、聚焦内涵去创新地、可持续地系统推进。具体到翰林实验学校,总结起来就是以‘三层’促‘四翼’实现高质量发展。”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总校长奉海英介绍,期望能通过翰林提供的高质量教育“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栋梁”。
确立学校五大高质量发展方向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以下简称“翰林学校”)是一所老牌民校,2004年建校。近20年来与东莞这座城市共生共荣,为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了教育与体育并重,科技和阅读齐飞的办学特色。2022年,该校被认定为东莞市第三批品牌学校。
翰林学校总校长奉海英介绍,作为东莞教育的重要组成力量,民办学校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久前翰林学校专门组织了一场研讨会,各学部校长、智脑一起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准、新方向、新路径。”
研讨会提出,民办学校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办学校自主办学、多劳多得、优胜劣汰的体制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拟定了‘无体育不翰林’‘无科创不翰林’‘无书香不翰林’‘无劳作不翰林’‘无名师不翰林’五大高质量发展方向。”
奉海英举例介绍,校园全场景打造大阅读空间践行“无书香不翰林”理念,每个“班级图书馆”配备不少于300本书,确保孩子们“有书读”。而纳入每日课程安排的半小时师生共读课,确保了孩子们“有时间读”;为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升,小初部还发行《翰林少年》报纸,并开辟了“林间小语”公众号平台,已发表文章600多篇。
据了解,近年来翰林学子在网球、田径、高尔夫等体育项目的相关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仅2022年,就有10名同学及2组团队在网球、高尔夫、游泳等项目中获得省级奖项;各项体育赛事中,获市级以上奖项总人次达45人。
“ ‘无体育不翰林’里的体育不单单指竞技体育,不单指学生获奖数量及学校获得的荣誉,更多的是看重体育带给学生意志品质的提升。”在奉海英看来,学校推崇“无体育不翰林”理念,其内涵就是让每名学生都能拥有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体育项目,并且都能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培育学生解决真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能力
奉海英认为,一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始终坚守安全底线,以人为本、聚焦内涵去创新地、可持续地系统推进。“具体到翰林学校,总结起来就是以‘三层’促‘四翼’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中,“三层”体现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人,“三层”就是通过“更好的领导者、更好的教育者、更好的同行者”共创共建共享支持型学习社区来培育积极的、互赖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之成为乐学、善学、勤学文化知识,能自我发展,能参与社会,既具备笑傲职场的竞争力,又具备内心充盈的幸福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四翼’倡导的是‘无书香不翰林,无体育不翰林,无科创不翰林,无劳作不翰林’。”奉海英称,以“四翼”为主线条的绽放课程体系,确保每个学生在翰林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节奏绽放。“学校每周都安排了足够课时的绽放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去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大阅读课程、各种体育、艺术、科创、劳技等课程。”
奉海英校长表示,期望能通过翰林提供的高质量教育“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栋梁”。她还认为,高质量的学习应该是培育学生创造性地解决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学习不应该只发生在课堂。翰林践行的是“全世界都是我们的课堂”。为此学校还开设了拓展课程,比如已经延续了六年多时间的“走进百家名企探究营”。
“这六年多,学校带领学生走进了散裂中子源、广汽本田、光明牛奶厂、汇丰银行、友邦保险等等知名企业,同学们通过了解世界的运作,反思自己的学习进而去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韩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