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你去逛了哪家博物馆?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截至2022年末,全省备案博物馆达377家。按全省常住人口计算,广东每百万人就拥有近3家博物馆。
另一方面,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过去十年的数据,发现广东的博物馆数量逐年稳步增长,相比十年前,每百万人所拥有的博物馆增加近五成。此外,超过95%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截至2022年末,广东全省博物馆的藏品总量接近260万件/套,年度新开发的文创产品也已突破3200款。
广东每百万人拥有2.98家博物馆,
广州、深圳数量最多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省博物馆达377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52家,占全省博物馆总量的66.8%;非国有博物馆125家,占比33.2%。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过去十年的数据,发现我省的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加,每百万人所拥有的博物馆更在十年之间增加近五成。
按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计算,广东每33.57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每百万人则拥有博物馆2.98家,比2013年的数据增加近50%。2017年末,广东全省的备案博物馆正式突破300家,达到302家。三年后突破350家,去年年底则达到377家。
在这377家博物馆中,有360家免费开放,占比超过95%;17家为收费参观。去年免费参观省内博物馆的观众近3065万人次,占所有入馆观众的89.72%。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广州花园酒店博物馆、广州铁路博物馆、南雄市博物馆新馆、中山市博物馆新馆等均从去年开始向广大游客和观众免费开放。
再从地域分布看,珠三角核心区9个城市的博物馆数量最多,为231家,比上一年度增加 7 家,占全省总量的61.3%。其中,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 104 家,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 28 家,非国有博物馆 99 家。广州、深圳分别有博物馆69家、61家,分居全省第一、第二位;梅州、佛山分别有博物馆29家、28家,位列全省第三、第四位。排名第五的是东莞,市内共有18家博物馆。汕头、韶关、肇庆、湛江、清远、惠州等城市的博物馆数量都在10家以上。
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达 201.16 万平方米,比上年度增加 9.15 万平方米;展厅面积 84.27 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加 3.27 万平方米,均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三年馆藏增加近16万件/套,
广东省博物馆珍贵文物最多
另一方面,全省博物馆也实现了藏品数量的稳步增长。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过往三年省内博物馆的藏品和珍贵文物藏品规模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博物馆藏品达259.11万件/套,比上一年增加7.13万件/套,比2020年度增加近16万件/套;珍贵文物87042件/套,比上年增加近800件/套,博物馆藏品不断丰富。
2022年广东省藏品数量排名前十的博物馆。(来源:《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
再看具体的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以113.90万件/套的藏品数量排在第一位,接下来分别是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的23.55万件/套,和广州博物馆的4.53万件/套。而在藏品数量前十的博物馆中,位于广州的就占了5家,总藏量超过全省馆藏半数以上,其中排名第十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的藏量为2.80万件/套,是革命纪念类博物馆中的藏量之冠。
馆藏珍贵文物最多的前五家博物馆则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佛山市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的珍贵文物数超过2万件。
2022年广东省馆藏一级文物数量排名前十的博物馆。(来源:《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
馆藏一级文物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中,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广东大观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位居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位于佛山南海千灯湖畔,以金石收藏大家宋徽宗的年号“大观”命名的广东大观博物馆属于非国有博物馆,馆藏包括青铜器、青铜镜、汉唐陶器、经幢碑刻、中国历代纸币等多个门类,其中经鉴定评级的珍贵文物共计1452件/套,一级文物为757件/套。
去年接待观众近3500万人次,
超1500万人次参与线下活动
报告显示,2022年全省博物馆总共接待观众3416.18万人次,受疫情影响,比上年减少867.15 万人次。另一方面,去年全省博物馆开展线下社会教育活动1.33万场次,参与人数突破1518.73万人次,开展线上教育活动1765场次。
在陈列展览方面,全省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1095个,比上一年增加87个,临时展览1645个。去年广东省内博物馆的精品馆展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原创大展“焦点——18至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中山市博物馆的“风起伶仃洋——中山市博物馆基本陈列”,以及深圳博物馆联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主办的“金木交辉——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展”等。
风起伶仃洋——中山历史陈列序厅。(来源:中山市博物馆)
另外,广东大力推进展览模式创新,利用VR、AR、沉浸式体验等技术,让“云游博物馆”成为新潮流。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广东海丝馆智慧旅游应用场景实践案例》及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的“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VR虚拟展览均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领域十大数字化应用典型案例。
特色产品火爆“出圈”,
新开发文创产品同比增四成
2022年,全省博物馆共开发文创产品3250款,同比增加41%,一批特色产品火速“出圈”。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以“南海I号”古沉船打捞与考古发掘为设计灵感,推出“水下考古盲盒”,以文创产品重新“南海I号”考古打捞作业的情景。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推出醒狮公交卡、狮舞岭南文创月饼和雪糕、祖庙灵珠系列首饰等文创产品,其中,狮舞岭南文创雪糕2.0版备受追捧,成为2022年的网红文创产品。南越王博物院以冬奥会为主题研发了玉璧纪念章文创产品,以“虎小将”IP作为衍生元素开发“虎福”新年礼包。南汉二陵博物馆则通过馆校合作形式,研发设计了“百变鸮小”IP形象系列文创、“鸾凤和鸣”丝巾等特色文创产品。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狮舞岭南”系列文创:文创月饼及文创雪糕。(来源:《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藏品的热度逐渐增加,广东也开始尝试通过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博物馆文创发展。由南越王博物院发起,联合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推出几何化的酷炫的数字文创“博物馆星球”并免费发行,以虚拟形态再现多家知名博物馆的风采。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也推出“元磁州窑褐彩唐僧取经图枕”“在钟楼上”数字藏品。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则开发了“客家双系壶”数字藏品。
“博物馆星球”数字文创。(来源:《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早在2020年,广东省内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已做得有声有色。当年,全省的博物馆共开发文创产品2089款,“南越王博物馆:虎小将”“佛山祖庙博物馆:音乐宫灯”等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获国家级奖项。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已经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创品牌。全省博物馆文创产品收入超3300万元,其中广东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收入更是超过1000万元。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陈泽然
制图:张博
数据来源:《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文旅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年鉴、2013年-202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图片来源:新华社、相关博物馆官网、《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等
编辑:陈泽然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精算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