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加快打造无障碍城市,推动新时代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3-05-18 20:39

5月21日是第33次全国助残日。中国残联等13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今年的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并对各地在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中加快城乡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作出了要求。

在珠海,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无障碍”正从纸面上的文字,变成市民可切身感知的现实。

作为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与持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一环,珠海从设施建设、法律保障、意识提升等层面出发,加快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在推动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公平均等机会、共同参与社会生活的同时,为打造民生幸福样板城市、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硬环境

提升建设管养水平

让无障碍设施物尽其用

“这些‘坎’终于不挡路了,我们日常出行更舒心了!”近日,在香洲区山场路,一位市民对刚刚改造完成的无障碍坡道竖起了大拇指。据了解,该路段此前缺乏无障碍坡道,对推行自行车、婴儿车或乘坐轮椅的市民横过马路造成了不便。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接到市民反映后,对该路段9个路口进行了相应整改。

2470x1666_643eb817705e0.jpg

山场路交迎宾北路整改前后对比。

整改的落实,是珠海近年来逐渐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有需求者提供便利的一个缩影。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未充分掌握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整体情况、缺乏强制措施与规章制度、社会整体意识不足,珠海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养屡屡出现缺失,一度为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蒙上阴影。

2021年,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南方都市报等单位发起“珠海市无障碍环境调研”,对珠海55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展开走访调查,在同年发布的《珠海市无障碍环境蓝皮书》中梳理出300余处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珠海市无障碍环境调研”现场1.jpg

2021年,调研团队走访公共场所。

无障碍设施能否物尽其用,直接影响着有需求者的实际体验与无障碍城市的建设成效。对此,珠海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纷纷行动起来: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针对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数量不足等80余处问题进行整改;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全市458个城市公园、300座市政公厕、700条道路进行排查,推动增设了一批无障碍厕所、无障碍车位;珠海市卫健、文广旅体、交通等职能部门,也对各自主管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进行了整改。

蓝皮书封面(11.3).jpg

《珠海市无障碍环境蓝皮书》封面。

在相关单位的推动下,《蓝皮书》梳理出的绝大部分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增进广大市民民生福祉,也成为珠海各区的共识:香洲区将“对全区98座公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纳入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斗门区全面排查辖区内主次干道,对存在损坏、中断等问题的110余处盲道进行修复;金湾区金湖公园、金山公园等市政公园启动无障碍改造工程,将为有需求者打造更为便捷、舒适的游园环境;高新区将对市政公共区域设施开展全区排查,全面整治不符合规范的无障碍设施。

优化软环境

出台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

引领社会各界意识提升

无障碍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建设项目按标准设计、施工、改造,也离不开社会各界无障碍意识的提升。如何在构建无障碍设施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服务到使用反馈全链条体系的同时,在全社会普及无障碍理念,成为了珠海亟须解决的问题。

会场照片2.png

2022年7月,《珠海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正式出台。

对此,珠海给出了“立法”这一答案。2021年底,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结合《蓝皮书》内容,与相关单位多次协商,启动了《珠海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条例》于2022年7月通过,于同年12月施行,珠海由此成为全国第二个出台“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的城市。

参与调研的部分代表合影留念.JPG

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

《条例》的出台,为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让无障碍理念在全社会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在此背景下,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南方都市报等单位于2022年启动“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在延续此前调研的基础上,加大无障碍理念宣传力度,力求解决有需求者实际困难。截至目前,调研已累计走访超过100个点位,一批公共场所也在调研推动下,启动了无障碍改造工程。

WechatIMG12940.jpeg

珠澳两地多个单位组织开展“珠澳共融无障碍出游”活动。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起来,为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贡献一己之力。2022年12月,30余位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珠海首支无障碍城市建设社会监督员队伍;2023年3月,珠澳两地多个单位组织开展“珠澳共融无障碍出游”活动;不少珠海市民也通过组织线下活动、线上交流等方式,自发参与对无障碍城市建设的探讨。随着社会各界无障碍理念不断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无障碍城市建设格局,正在珠海逐渐形成。

各界声音

落实条例》、打造标杆

让无障碍城市建设“从有到优”

2023年,珠海《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珠海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背景下,这一举措传递出哪些信息?

“这彰显出珠海市委、市政府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决心,充分体现着珠海的人文关怀。”香洲区政协委员禹华超表示,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水平近年来稳步提升,设施、服务配备均有进步,但部分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管养不佳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不少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也较为缓慢,这也对珠海作出了提醒。“无障碍城市建设在‘有’的基础上,还需要朝着‘好’的目标迈进,为更多有需求者带来温暖。”

“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期间,视障人士代表体验盲道建设情况.JPG

“深调研”期间,视障人士体验盲道建设情况。

珠海传媒集团主持人魏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同时指出,无障碍城市建设既需要硬件设施的补齐,也需要广大市民思想观念的提升。“建设者建好设施,普通市民也要维护好设施。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不去破坏、占用无障碍设施,便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展望未来,珠海应当从哪些方面出发,加快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珠海市人大代表万晓丽表示,珠海应当充分落实《条例》规定,定期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并依法处罚损坏、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等行为。“此外,无障碍城市建设情况还应当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由相关单位定期组织开展评估,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

调研现场,代表们体验“城市阳台”的无障碍电梯.jpeg

“深调研”期间,肢残人士体验无障碍电梯建设情况。

珠海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杨志伟则建议,珠海接下来应通过普及无障碍公交车、完善行人过街设施等方式,实现有需求者交通出行无障碍。“同时,珠海还应积极推动无障碍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应用无障碍水平的提升,增加有需求者在就医、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幸福指数。”

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四级调研员成文锋表示,珠海在落实《条例》规定的基础上,可尝试打造一批无障碍建设样板项目,为日后其他建设项目开展无障碍建设、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同时,把握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即将出台等契机,探索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此外,加强与港澳地区在无障碍建设领域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

“《条例》的出台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使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在这两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既是珠海积极打造民生幸福样板城市的真实写照,也是珠海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生动体现。”成文锋这样向记者说道。


“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系列报道

统筹:王靖豪

调研组成员:张景淞 曾奎达 韦锐佳

编辑:王靖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无障碍城市深调研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