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惩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亮明态度
法律是一个社会的底线,只有这条底线被擦得无比明晰,才能有效塑造社会的共识。对未成年人而言,身心健康是成长过程中最重要部分,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好似待绽放的花朵,而性侵犯罪则是将未成年人最美好的东西打破击碎。守护未成年人生命中的美好,是法律鲜明的立场,更要成为全社会各有关组织和个人的态度。详情>>
踢拽学生的老师被辞退,反思不应就此完结
5月25日,一则教师踢拽学生的监控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画面中,正在走廊玩耍的女生向背后甩手,无意间甩到了边玩手机边往前走的怀孕老师肚子上,老师随即踹了女生一脚,大力地扯她的领子把她往教室里拽。最新通报称,已对这名编外合同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将其解聘。踢拽学生的老师被辞退,对“暴力教育”讨论却不应止步于此。如何尽最大可能减少老师基于权威地位施加于学生的“暴力教育”,值得探讨与关注。详情>>
舆论不容小慧君等人调戏,等一个刑事自诉结果
小慧君等人虚构性骚扰还有后续。败诉方几人的回应颇有死鸭子嘴硬,想要把水搅浑的感觉。法院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事不再理”, 不可能就同一案由做多次受理、多份判决。二审法院维持原判,是对此事盖棺论定。另外,胜诉方孙灏羽决定刑事自诉,若法院受理并审理,事件的性质将从民事侵权走向刑事犯罪,影响乃至重塑随意编造小作文的网络生态。舆论不容调戏,法律也不是拿来利用的对象,等一个刑事自诉的结果吧。详情>>
回填坑“挖呀挖”,监管不能这么瞎
在要回填的砂坑里面“挖呀挖呀挖”,日前,央视曝光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某回填坑项目,从2018年至今,坑越填越大,而且一个变俩,村民耕地遭到严重破坏。涉事企业在没有办理土地变更手续、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情况下,在村民多次举报中就这么一直“挖呀挖呀挖”,而且“从未被立案”。问题就是那些个问题,也不是看不到、没指出。基层监管因为身在其中而选择“睁眼瞎”,恐怕不是遵化一地需要反思的问题。详情>>
【制图】丁伊李(实习)
【整理】余映雪(实习)
编辑:晏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