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无烟日”主题是“种植粮食 而非烟草”。我国活动的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
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我国吸烟人口达3.5亿,7.4亿人遭受着二手烟的危害,每年有200万人死于因吸烟相关性疾病,10万多非烟民死于二手烟暴露,烟草所致疾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负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郑荣辉主任医师提到,简单来说,吸烟长期刺激一个正常的细胞,可使这个正常细胞变成异常的增值,久而久之可造成癌变。不仅如此,吸烟还可以造成人体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一般来说正常DNA可以修复,但是长期的刺激损伤,修复起来就困难了,可变成DNA的缺失或突变,诱发癌症的发生。
吸烟有害健康,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多达300余种,如尼古丁、焦油、亚硝胺、一氧化碳及放射性物质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016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每天吸烟一包持续一年,就会导致原本正常的肺部细胞产生150个突变。
郑荣辉主任医师进一步表示,长期吸烟不仅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还是人类口腔、咽、喉、肺、食管及膀胱等部位恶性肿瘤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据2022年《烟草引起的疾病》杂志报道,即使是低剂量的吸烟,也会增加男性患大多数癌症的风险。戒烟或减少吸烟,特别是在年轻时,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袁亚维主任医师指出,广东省是全球鼻咽癌最为高发地区,发病率约为全球的20-30倍,鼻咽癌因此又号称为“广东瘤”或“广东癌”。
《国际流行病学》2021年发布的一项对334935例男性随访结果分析显示,吸烟越多患鼻咽癌风险越高,并且这些正相关性在每天吸烟16支以上和16岁以下开始吸烟的人中更强。同时,《放射治疗学和肿瘤学》杂志对1990年至2016年诊断的23325例鼻咽癌患者展开的研究显示,香烟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会降低放疗对肿瘤控制的效果、会加重组织缺氧从而诱导恶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甚至可以活化EBV病毒,进而最终影响鼻咽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关于吸烟的最佳防癌策略是永远不吸烟。对于现有的吸烟者来说,降低风险的程度取决于您吸烟的年数以及戒烟前抽取的香烟数量,如果吸烟不到5年(每天不超过1包),癌症风险较低。据WHO研究,如果吸烟者在60、50、40、30岁戒烟,分别可能赢得3、6、9、10年的寿命。
“戒烟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益;只要戒烟,你就会降低风险,获得健康的好处,越早戒烟,尤其在40岁以前,将有望挽回9年寿命。”
本文指导专家
袁亚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特聘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专业特长:主攻鼻咽癌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射治疗、肿瘤放疗抵抗及正常组织辐射损伤分子机制及转化研究,已主持了国家层面课题8项,发表的SCI原创论文共50余篇,影响因子达200分。
郑荣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放疗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学博士
专业特长:鼻咽癌为首头颈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综合治疗与放射治疗。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杜光宗、魏彤
编辑:伍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