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政法大学胡继晔:银行可为产业集群制定特定融资方案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3-06-03 17:46
截屏2023-06-02 11.31.30.png

制造业是广东产业的鲜明底色,也是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支持广东制造业发展,制造业贷款实现较快增长。5月26日,广东银保监党委书记、局长裴光在第四届广东银行业发展珠江论坛上表示,广东银行业存贷比达87.8%,近5年来提高9个百分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24%、46%。

金融资源不断集聚的同时,利好政策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3月2日,广东省印发《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金融+制造”“金融+科创”“金融+海洋”三大工程,推动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循环发展;5月29日,广东省公布《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金融+高端制造”工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围绕着商业银行在服务制造业企业中的竞争环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一要求对金融机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金融机构如何有力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近日,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教授胡继晔接受了南都·湾财社记者的专访。

在胡继晔看来,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较好,未来应当鼓励以发展数字技术渗透的产业集群为主,探索产业集群由点及面的高端化转型升级。在这之中,商业银行可以为产业集群制定特定的融资方案,同时进一步探索实现融资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WechatIMG2822.jpeg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教授胡继晔

谈服务制造业企业

银行机构间的竞争环境更趋差异化

南都·湾财社:在服务制造业、科创企业方面,您如何评价目前银行机构之间的竞争环境?是更趋向于差异化还是同质化?您认为银行机构的关键竞争力在哪?

胡继晔:围绕着服务制造业、科创企业,目前银行机构之间的竞争态势有所不同。广东是我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重地,例如我了解到的一家主要从事移动通信产业中射频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仅公司的一款专利产品销售额就达几千万元。银行当然希望向这样的客户贷款,同时这类上市企业也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因此银行向优质制造企业贷款的竞争很激烈。

相对而言,科创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就不那么容易,因为科创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一直存在,除非有政府基金投入、产品和服务前景已经凸显,否则银行类机构贷款前肯定会“三思”。

所以总体而言,面对服务制造业、科创企业,银行机构之间的竞争环境更趋差异化,每家银行都有其选择客户的诀窍,关键竞争力就在于银行自身对客户选择的独到眼光。

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商业银行来机遇挑战并存

南都·湾财社:近年来,国家在直接融资领域改革步伐加速,多地提出推动社会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转变。您认为这会对商业银行机构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胡继晔:中共二十大报告对金融业提出的要求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共90个字,体现了中央对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此外,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问题。

我认为之所以一以贯之地提直接融资而未提及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占比85%以上,这与美国(直接融资占50-60%以上)等国家的状况完全不同。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比重逐渐上升,就是政策导向的结果。

这对商业银行来讲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是银行自身的子公司参与部分优质企业的直接融资,可以享受这些企业带来的丰厚回报;挑战是直接融资可以替代银行贷款这样的间接融资,使得银行在服务优质企业中的竞争加剧。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银行业必须锐意进取,耕好自身间接融资“责任田”的同时必须深刻理解国家鼓励直接融资的大政方针,自身作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中,不能靠吃老本,要有业务上的创新。 

谈金融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

银行可以为产业集群制定特定的融资方案

南都·湾财社:今年广东省重点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战略,并提出要“再造一个新广东”,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结合广东的产业发展情况,您对金融机构更好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建议?

胡继晔:先从广东的产业发展来说。我和学生最近在对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选取我国2015~2020年间30个省份A股4005家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研究后得出的数据反映:在上市公司数量这样重要的直接融资指标中,广东省一骑绝尘,和GDP总量一样位居全国第一;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只排名第四,充分说明广东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与其经济总量第一大省、上市公司数量第一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因此我建议在广东产业发展中,加大数字产业投融资的力度。 

数字经济代表先进生产力和未来发展方向,是国家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广东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未来需要通过数字新基建推动数据要素赋能生产消费过程,带来新产品、新服务,形成新型数字化的实体经济新业态,充分发挥广东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石作用。

不仅如此,广东的数字平台有腾讯总部所在地的优势,未来应当更好发挥平台企业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同时应当大力促进消费平台、生产平台向工业互联网、数字平台演进,做强做优做大平台经济。

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较好,未来也应当鼓励以发展数字技术渗透的产业集群为主,探索产业集群由点及面的高端化转型升级。在这之中,银行机构就可以为产业集群制定特定的融资方案,例如某股份制银行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联盟链,使集群内融资难、融资贵的中小企业、供应链末端企业都能够在联盟链内享受核心企业的低成本融资优势,这就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 

谈到供应链金融引入区块链,我有三个建议。第一,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技术规范,提升核心能力。第二,加快行业基础建设,推动行业内部协同发展;加强产业联盟发展,共同推进行业基础建设,培养行业人才。第三,就是要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纳入监管范畴,防范金融风险。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文妍

编辑:王文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财聚焦|金融赋能新广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