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附六院院长钟敬祥:创三甲为抓手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3-06-08 21:57
WechatIMG2194.jpeg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东莞作为全省第四个万亿城市责无旁贷,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以“快干、实干、苦干”不折不扣执行省委决策部署,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推出《抢占质高点 东莞挑大梁》专题报道,对话各镇街、各局办还有基层各企事业单位等“一把手”,调研东莞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案例,深入解读东莞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做出示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在此基础上,我们特别推出《抢占质高点之院长来了》系列报道,对话东莞医院的书记、院长等一把手,全面展现东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及面临的机遇跟挑战。

东莞首个伽玛射线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心近期将启用,近两年时间里共开展186 项临床新技术......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暨南大学附六院”)医疗新技术迎来井喷式发展,医疗技术水平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医院现发展阶段,我们正以创建三甲医院为抓手,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日前,该院院长钟敬祥接受《抢占质高点之院长来了》采访时如是说。

他认为,一所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高质量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科研与教学、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完美融合。目前,依托于暨南大学211大学的平台和人才优势,暨南大学附六院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医院“创三甲”开拓奠基。

钟敬祥.jpeg

校地共建两年为“创三甲”开拓奠基

2018年,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发展定位为东莞市东部医疗中心,医疗服务功能辐射东莞东部 140 余万人口,2020 年12月,东莞市政府和暨南大学联手共建“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根据发展目标,医院在2028年前将创建为“三甲”医院,这是该院对外首提“创三甲”。 2021年4月20日,暨南大学附六院正式揭牌,也象征着医院正式迈入创建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学科建设突出的高水平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三甲”)的新征程。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简称“国考”)与三级医院评审一脉相承,考核情况与能否参加三级医院评审直接挂钩。2021 年,暨南大学附六院首次参加国考,等级 C++,在全国 1355 家综合医院中排 1031 名。

“这说明医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有不小差距”,钟敬祥告诉南都记者,医院现阶段工作主要是对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标准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2 年版)》,在做好日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基础上,全面统筹推进医院党建、医疗业务、学科建设、人才建设、科研教学、基础建设等工作,持续提升临床、科研、教学、服务水平,为 2024 年前达到申报三级甲等医院奠定基础。

校地共建2年时间以来,暨南大学附六院依托于暨南大学211大学的平台和人才优势,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医院“创三甲”开拓奠基。钟敬祥介绍称,校地共建以来,医院在临床医疗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精细化管理、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值得提及的是,医院开展了186项临床新技术,部分技术填补东莞市医疗领域空白、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承担了四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在国际刊物发表了20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

屏幕快照 2023-06-08 下午7.23.49.png

暨南大学附属六院成功实施全国第二例在腹腔镜下的自体肾移植手术。

人才是高水平推进医院创“三甲”的关键要素,对大多数现今正在“创三甲”的医院来讲,最大的难点是人才。校地共建则为暨南大学附六院解决了这一难题。数据显示,校地共建以来,通过完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人才工作机制,暨南大学附六院共引进博士 14 名,硕士 26 名,其中学科带头人 15 名,技术骨干 12 名,专职科研人才 3 名,新毕业专业型硕士 21 名,58 名柔性专家团队和 6 名双聘教授。钟敬祥表示,目前,医院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三大方向补齐“创三甲”“短板”

目前,暨南大学附六院“创三甲”工作进入攻坚克难阶段。采访中,钟敬祥坦言,目前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存在的“短板”主要有三个,除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尚未达到 4 级;基础设施建设对比三甲医院标准要求相对落后外,因所处区位优势有限、医院历史等原因导致目前医院在危急重症人次、疑难病种数量、接受国家及省限制技术病种人群数量、四级手术人次等数量不足,这些对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有较大影响。 

“针对这些‘短板’,医院正逐项进行改善,力争早日达到申报条件”,钟敬祥如是说。据了解,目前,暨南大学附六院已完成 2022 年度国考填报工作,他透露称,医院整体情况好转,预计成绩会有相应提升,26 个核心指标中,同比提升的有 14 个,占比 53.85%;持平的有 11 个,占比 42.31%(该部分大部分为满分值);仅有 1 个指标下降,指标数据为 46.08%,处于 2021 年度满分值范围内。此外,今年预计也将完成一期医院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可申报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评级。

目前,被视为暨南大学附六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坚实硬件条件的医院外科综合大楼项目建设也正在加快。自2022年经两次市府协调会议,顺利解决项目概算问题和用地问题,陆续办理并取得相关证件,2022年11月22日,项目正式奠基动工,项目动工后陆续完成项目部搭建、高压电缆迁改、地下管线迁改等工程,现已完成25%停车楼基础、32%地下室土方开挖等工作。在2023年底,可完成停车楼主体结构封顶和地下室封顶工作,在2024年1月,外科楼主体结构封顶工作亦可完成。

资料显示,2020年底,校地共建协议签订之初就提及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超过6亿元兴建医院住院综合大楼,新建总建筑面积88159平方米,包括外科楼、扩建门诊楼等,预计2025年落成启用。项目建成后,医院开放床位将达1100床,业务用房面积将达15万平方米,较以往增加一倍。

屏幕快照 2023-06-08 下午7.22.13.png

暨南大学附六院新大楼效果图。

访谈实录

小标题

校地共建两年成效显著

南都:在 2020 年 12 月,东莞市人民政府与暨南大学达成协议,双联手共建“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目前校地共建成果怎么样? 

钟敬祥:我是 2021 年 4 月到任的,另外 4 位副院长是 2021 年 7 月到位。到目前,校地共建工作开展了 2 年,这也是新冠疫情防控较为关键的两年。两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校地共建的重大发展机遇,克服新冠疫情和市东部中心医院项目围蔽施工等不利因素影响,统筹推进校地共建各项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学科建设方面:依托暨南大学优势医疗资源,加快专科发展步伐,一是医疗新技术迎来井喷式发展,建成东莞首个伽玛射线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心,填补了东莞空白。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12 月共开展 186 项新技术/手术,其中多项新技术/手术处于省内、市内领先水平;二是专科建设成效显著,2021-2022 年,医院建成 1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 个市级临 床重点(特色)专科,实现了省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屏幕快照 2023-06-08 下午7.32.53.png

暨南大学附六院成功植入东莞市首例全皮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科研教学方面:一是科研成果显著,2021-2022 年,医院科研立项 77 项,同比增长 250%;获科研经费 347 万元,同比增长 1635%;成功立项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我院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20 篇学术论文被国际顶级杂志收录。二是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建成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购置了腹腔镜训练系统、心肺听诊训练系统、多媒体心电教学系统等一批教学模型,填补医院一直没有技能培训中心的空白。此外,还增加 了 2 名博士研究生导师和 1 名硕士研究生导师,计划 2023年可独立招收研究生培养。截至目前,我院共有博士研究生导师 3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3 人, 硕士研究生实践指导老师 20 人。

人才引进方面:人才是高水平推进校地共建医院的关键要素。校地共建以来,通过完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 的人才工作机制,医院共引进博士 14 名,硕士 26 名,其中学科带头人 15 名,技术骨干 12 名,专 职科研人才 3 名,新毕业专业型硕士 21 名,58 名柔性专家团队和 6 名双聘教授,医院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南都:我们注意到,2020 年 12 月,东莞市人民政府与暨南大学达成协议,双方采用“校地共建、管办分开”的管理模式合作共建市东部中心医院为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并表示要优势互补,使医院与暨南大学达到“五个融合”——管理融合、品牌融合、人才融合、 技术融合、学科融合来提升医院整体水平,请问目前这“五个融合”情况如何?

钟敬祥:目前来看,人才、技术、学科三个“融合”进展比较好。我院聘请了暨南大学 6 名双聘教授,31 个专科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应专科深度融合发展,暨南大学组建了心脑血管介入团队、消化内镜诊疗团队、呼吸与危重症救治团队、外科微创手术团队、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团队、代谢减重团队、中医药 创新发展团队、医疗美容团队、临床心理团队等 9 个团队,共 58 名省内知名专家组团式帮扶,开展出诊、查房、手术、带教等交流合作,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快速提高。

医院组织架构按照三级医院要求,参考暨南大学附属医院的模式进行了调整;选派人员到附属第一医院学习、培训;与暨南大学联合举办临床医学博士、硕士高级研修班和护理本科教育培训班等等,这为我们与暨南大学达到“五个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2 年门急诊 941555 人次,对比 2020 年增长 13.9%; 住院 28258 人次,对比 2020 年增长 35.1%;手术室手术台数 9169,对比 2020 年增长 55.1%;四 级手术占比 7.54%,对比 2020 年提高了 2.23 个百分点;微创手术占比 14.07%,对比 2020 年提 高了 4.46 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五个融合”工作推进较为顺利,如 2022 年中层干部换届中,没有出现一起投诉。 

但在实际工作推动过程中,由于隶属关系问题,人才引进工作也并非那么顺畅。部分高端人才愿意到医院来工作,希望把户口关系放在大学,但大学跟医院是隶属关系,医院跟政府是行政隶属关系,目前由于隶属原因尚未能达到高端人才的理想期望值。暨南大学跟医院都在为此事努力,希望能解决隶属关系问题,让更多的人才走进医院,为医院的医疗技术添砖加瓦。

南都:东莞市政府与暨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计划用 5 年时间、投入超过 6 亿元兴建医院住院综合大楼。2022 年发布的《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及其中一个重点工作就是积极推进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项目。目前,大楼建设进展如何?我们也留意到你们在2022年总结会提及大楼建设方面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具体是什么困难跟挑战,应对措施是什么?

钟敬祥:前期由于需要解决项目与地铁三号线冲突和征地用地等问题延误了项目动工时间,经市政府协调,正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和用地、施工手续相关批复后,该项目已于2022年11月22日举行奠基仪式,正式进入动工阶段。项目动工以后进展进度尚算顺利,目前已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地下室土方开挖工作,外科楼主体结构封顶工作预计在明年1月完成。

小标题

成立东莞市东部专科联盟 提升区域医疗中心服务水平

南都: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您认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钟敬祥:一所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觉得主要体现在高质量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科研与教学、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完美融合。

现阶段,我们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要在做好医疗、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基础上,强化医院运营管理,确保医院财务稳健,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要求。 

南都:作为区域中心医院,您觉得可以怎么样为建设更高水平健康东莞添砖加瓦?将如何为医疗东莞东部 140 余万人口健康保驾护航? 

钟敬祥:我总跟医护人员强调,要用心做好学科建设,只有把学科建设起来了,才能服务好病人,才符合政府对区域中心医院的定位。因此,区域中心医院的关键是做好医教研工作,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这几年,我们医院包括神经外科、眼科、泌尿外科、微创介入血管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中医科等很多学科起来了,就能起到辐射的作用。目前,医院20 个专科相继牵头与区域内专科建立专科联盟,成立了东莞市东部专科联盟,签署合作协议,目的是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全面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

作为区域中心医院,主要负责疑难、危急重症救治工作,片区内各医院、社卫中心将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向区域中心医院转诊,区域中心医院将确诊后的慢性病和手术后的康复病人向各医院、社卫中心转诊,建立良好分级诊疗的同时,医院也在不断完善东莞东部区域危急重症和疑难病例协同救治体系,我们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中心建设,成效突出,心血管内科进一步完善了胸痛中心绿色救治通道和区域协同救治机制,顺利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 

目前医院正经历快速发展阶段,辐射影响力不断加大,接收周边镇街转送患者不断增多。

屏幕快照 2023-06-08 下午7.27.49.png

首个暨南心理护理专科联盟&东莞市心理护理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在暨南大学附六院顺利召开。

南都:上面您提到,要用心做好学科建设,只有把学科建设起来了,才能服务好病人,请问医院在专科建设方面的规划是怎么样的?

钟敬祥:医院目前重点发展学科主要集中在神经外科、骨科、眼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产科等。正在发力培育重点发展的学科包括精神心理科、呼吸内科、乳腺外科、整形美容科等。

专科建设方面我们现今主要是采用引进学科带头人方式,以口腔科为例,目前医院口腔科引进了赵清桐学科带头人,一年半时间里,口腔科从医疗技术、医疗业务及科研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医院的影像科、重症ICU、神经内科等都已经成功引进学科带头人,接下来,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等将引入学科带头人,打造重点学科。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受访者供图

编辑:黄芳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