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会长恶性肿瘤?超八成患者对它认知不足错过治疗良机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6-13 09:55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更高,危害性大,超八成患者因对疾病认知不足而错失治疗良机。近日,记者在“中国抗癌协会首届黑色素瘤大会”上了解到,黑色素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将相关科室临床专家汇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一站式”、“个体化”的诊疗和帮助为患者提供了合理的治疗方案。

大会现场.png

开幕式现场

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较低增长较快危害性大

黑色素瘤是源自皮肤、黏膜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0.9/10万)与西方国家比较(22/10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更高,危害性大。据《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行为现状调研白皮书》显示,超八成患者因对疾病认知不足而错失治疗良机。尽管我国有部分黑色素瘤团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受限于地域分布,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知识普及率低,诊疗规范难以推行,因此亟须多学科联合,提高专业水平,降低病死率。

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高天文教授表示,中国抗癌协会愈发重视这一发病率低但恶性度极高的小瘤种,协会集中各方力量,为战胜这一疾病带来曙光。本次会议是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首次学术大会,也是迄今为止我国黑色素瘤诊治研究领域涉及学科最广,委员地域分布最全面,学术水平最强的会议之一,不仅为黑色素瘤领域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更体现了专委会对不断推广我国黑色素瘤规范诊疗的长期承诺和降低黑色素瘤病死率的决心。

黑色素瘤多学科诊疗模式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次大会执行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姚煜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治疗黑色素瘤的专病团队不多,且归属分布于不同的学科。通过建立黑色素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高效地将相关科室的临床专家集中到一起,大家可以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齐心协力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来说,MDT提供了“一站式”、“个体化”的诊疗和帮助,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便捷,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目前MDT也是国际黑色素瘤治疗最为推崇的模式,本次大会也秉承这一理念,广发“英雄帖”,吸引各领域专家,集中优势力量,通力协作,扫“黑”除“恶”。

本次大会秘书长,来自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的朱冠男副教授介绍:虽然黑色素瘤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小瘤种,但危害很大,随着发病率的升高,近年在业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次大会设有诊断进展、治疗进展、中国数据、基础研究、专科护理5个分会场,总共有超过100个专题讲座,不仅有知名院士高屋建瓴的授课,也有科研新秀最新成果的展示,从黑色素瘤的规范诊断、内外科前沿治疗进展、中国人群真实世界数据、发病机制研究、肿瘤专科护理的角度将我国黑色素瘤当前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展示和深入讨论,是我国黑色素瘤领域学术水平极高的一次盛会。

与会专家提醒:预防黑色素瘤,牢记以下6点

痣和黑色素瘤都是皮肤上的黑素细胞形成的,两者之间确实有关系。但由于认识的不全面,有些人将色素痣当成了黑色素瘤过度恐慌,有些人则马虎大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预防黑色素瘤,牢记以下6点。

1、每年查看自己及家人身上的黑痣有无明显变化:小于半厘米的痣均不考虑恶变或者新发的黑色素瘤,不必紧张。如果发现某个痣短期内明显增大、原来扁平的痣上突然出现隆起的小丘疹,或者隆起的痣边缘出现黑斑、痣突然出血、破溃,需要及时就诊。

2、20岁后新出现大于0.5cm的黑痣需警惕:黑色素瘤发生的高峰年龄在40-50岁,少数在20岁左右开始出现,30岁后逐渐增多。

3、30岁后每年体检,查看全身皮肤特别是足底、五官等部位。早期发现的黑色素瘤大多是原位肿瘤,及时切除后即可终身治愈。

4、15岁后出现甲黑线需关注:甲黑线有很多原因,15岁前出现的多数是甲母痣,30岁后出现的首先考虑甲黑色素瘤。早期甲黑色素瘤病理诊断很困难,不可以为诊断而盲目活检,应找有经验的医生充分评估,一次彻底切除后送病理检查。发现甲黑线、黑斑不去“修脚店”轻易磨削、拔甲,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5、外伤是黑色素瘤的重要病因:甲、足部外伤愈后变黑并缓慢增大,或外伤后形成慢性溃疡,需考虑黑色素瘤的可能。痣外伤后也易恶变,需加以警惕。

6、不随意“点痣”: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不少黑色素瘤是由于患者自行用“激光”或“药水”祛痣后诱发,若想祛除色素痣,请到正规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不要自行祛除。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许颖慧

编辑:曾文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