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片段忆黄永玉的广东缘:曾在广州11天创作13件雕塑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3-06-15 20:19

6月13日,著名画家黄永玉因病离世,享年99岁。黄永玉不仅是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还因其率真、可爱、豁达的“老顽童”性格深受人们喜爱。他12岁外出谋生,14岁发表作品,28岁成为中央美院最年轻讲师,50岁考驾照,93岁开法拉利玩漂移,一生就像行为艺术;同时,他是广东女婿,会说粤语,与广东有着非常深的渊源。

1.jpg

会说广东话,爱吃糯米鸡

黄永玉的妻子张梅溪是广东江门人他在广州和香港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会说粤语。 年纪大了后,他喜欢说一句“我宜家聋咗(现在聋了),听唔到(听不见)”。他喜欢听广东音乐、粤曲小调,认为很有韵味;他也爱吃糯米鸡,以及沙琪玛、芋泥。

黄永玉和广州的渊源颇深。1950年,广东举行第一届文代会,黄永玉从香港来到广州参会。1960年,黄永玉就以花城为背景、以木为载体,将早期的花城风貌定格在版画中。他撰写的回忆表叔沈从文的散文《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就首发于1980年第5期的广州的《花城》杂志。

对于花城广州,黄永玉最爱的是木棉花。1985年春,他在广东迎宾馆看到了18株高姿迎风、万花待发的木棉树,就画了气魄宏大的《春红图》。2003年3月,他从木棉盛开的广州回到桃花怒放的万荷堂,又创作了大画《红棉粤讴》。81岁时,他在石磨坊创作《松风之下万物肃穆》,落款还提到,春日见木棉花开“心情为之大振”。

在万荷堂,想起石磨坊

早年,黄永玉跟广东的廖冰兄、黄新波等版画名家过从甚密,后来又认识了林墉等后一辈艺术家。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林墉之女)回忆,“改革开放初期,南北艺术家交往活跃,当时黄永玉先生移居香港,我的父亲与他相差近二十岁,来往非常密切,不只是艺术上的惺惺相惜,也是性情趣味上非常投契的朋友。”

2.jpg

图中为黄永玉对广东及广东画家的评价。

他喜欢与广东的画家交朋友, 认为“广东的画家有很多很精彩的艺术见解……可能因为广东这个地方和外面接触多,他们的思想更开通些。”

根据林蓝讲述,1999年为筹办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的《黄永玉跨世纪艺展》,黄永玉在广州11天内创作了13座雕塑。也就是在这一年,75岁的黄永玉与36岁的雕塑家许鸿飞一见如故。此后他每次来广州,就住在许鸿飞的工作室石磨坊。他在给许鸿飞的信中曾这样写道:“在北方,想起南方。在万荷堂,想起石磨坊。在北方,我跟老头子怀念往日;在南方,我跟石磨坊的年青人雕塑未来。”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让我们记住他的经典话语,永远怀念!

3.jpg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杨小旻

设计:林泳希  摄影: 胡可

图编:段奇 邓启祥

资料来源:南方+,广州日报等媒体公开报道

编辑:杨小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精算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