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写什么”和“怎么写”是学生作文的两大痛点,在近日举行的福田区小学语文“新课标·新课堂”系列活动之习作教学研讨会上,老师们带来“加、减、乘”作文的学习修改锦囊、通过折线图落实“按顺序将过程写清楚”语文要素等作文习作宝典,拓展习作思路,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夏之美,在于生机与热情;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勤于实践,方能更新理念;深度研讨,才能创新课堂。带着对习作教学的思考,福田“小语人”近日齐聚百花小学,参加由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百花小学和南华小学承办的福田区小学语文“新课标·新课堂”系列活动之习作教学研讨会。
“写什么”和“怎么写”是学生习作的两大痛点,也是教师习作教学时面临的难点。为有效激活学生习作思维,提升习作教学质量,破解教师习作教学中“教学练评”脱节的问题,本次研讨会还邀请湖北省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李作芳老师、武汉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凤英老师、福田区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涂欣副校长、福田区南华小学余云德书记、福田区百花小学蔡祖泉书记到会指导,由百花小学吴晓颖副主任、百花小学赖荟宇老师、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唐颖老师、南华小学樊萍丽老师献课,呈现“教学练评一致”下的真实课堂。
百花小学蔡祖泉书记介绍百花小学在课堂教学变革和习作教学方面的持续探索和美好愿景。
百花小学副主任吴晓颖为老师们带来一节别开生面的习作指导课。与其说是一场精彩的习作课,不如说是一本40分钟的成长回忆书,吴晓颖将记录孩子们成长的镜头拉近,镜头里透露着成长的一波三折,折射出克难遇趣的无限成就。在孩子们的一字一言中,看到他们成长中的努力与坚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百花小学赖荟宇带来习作讲评课《我学会了——》。赖荟宇借助“加、减、乘”这三个锦囊帮助学生学习修改之法,教学路径明晰,教学效果显著。这节课里,加的是学习的趣味妙意,减的是知识的繁杂无序,乘的是生命的百态品质。
福田区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涂欣副校长点评时认为,吴晓颖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过程。比如,吴晓颖通过折线图落实“按顺序将过程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既关注大多数孩子都能达到的习作程度,又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达到更优秀的表达水准,做到因材施教。
涂欣还认为,赖荟宇基于孩子的心理需要,强化激励评价,使用你评、我评、他评、红蓝笔交互评改等方式,让学生欣然接受评的建议,也能够进行更加精确、更高层次的修改,像这样多元的评价、多维度的评价、生动的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半场最后,湖北省教科院李作芳老师带来讲座《四维支架支持下“教学练评一致” 的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提出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目标泛化、内容窄化,方法弱化、评改虚化等问题,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教学体系旨在通过适切的习作教学支架,托举学生,助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有效为学生习作能力发展兜底,为教师教学兜底。
下午的教研,唐颖老师带来了《国宝大熊猫》。唐颖老师的课,让学生对国宝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场的孩子们还当了一次“熊猫大使”,学会了从不同方面提取关键信息,从不同的方面介绍大熊猫,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紧接着,福田区南华小学樊萍丽老师带着四年的孩子们,为自己完成一幅《我的“自画像”》。
武汉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凤英做了题为《运用<习作支架手册>提高习作教学效益》的主题讲座。张凤英指出,习作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支架手册》一书的编写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同步,以“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观为指引,围绕“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依据”设置内容,激发习作动机、激活生活体验、拓展习作思路,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也为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练习、进行习作评价等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有力的依据。
本次习作教学研讨会,以生动的习作课堂,再现了真实的学习过程,凸显出习作支架和“教学练评一致”的重要作用。
编辑: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