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
位于居民家门口的新建道路,却违停着一排私家车。这条道路尽头,又一条新建道路被围挡成为了临时工地……像这样在近年来新建却未能完全发挥功能的道路,在龙华并不少见。
事实上,新增道路建设连续多年被龙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五年间,深圳龙华新建道路里程数近百公里,169条道路从无到有,龙华正在织密交通网。
然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龙华管理局表示,截至今年六月中旬,近五年169条新建道路中,已完成移交29条,其余正在办理移交中或暂未移交。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没能完成移交的新建道路,或成为停车场,或成为工地,道路不仅没有发挥疏解交通的功能,同时还面临管理的困境。
有龙华区人大代表表示,道路移交难或与多个部门协同机制有关。有代表建议:“可以明确各方职能部门移交准则, 针对不同的现实情况进行容缺移交、容缺管理。”
高密度带来交通压力
据2021年发布的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龙华区有常住人口252.8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4%。据统计,龙华区人口密度达到2.19万人/平方千米,远高于深圳全市8791人/平方千米的平均水平,是上海的4倍、广州的5.5倍、北京的10倍。
地处深圳中轴脊梁的龙华,区位、地理优势明显。东有梅观高速、西有机荷高速、北有龙大高速、南有南坪快速等一批高速路网。
但是区位优势也带来了交通压力:大量跨区域职住分离人员,早晚上下班成潮汐式的人口流动。随之而来的巨大车流量造成交通拥堵严重,以梅观高速为例呈现较明显的潮汐交通特点。
早晚高峰的龙华道路,常见车尾灯形成的“红海”,交通成为横亘在龙华之上的隐痛。
五年间新修道路超百条
因此,龙华多年来致力于织密交通网。
道路建设的成绩连续多年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龙华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新增道路里程41公里”;
《龙华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建成39条道路”;
《龙华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新增道路里程超过20公里”;
《龙华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建成外环高速龙华段等22条道路,新增道路里程20公里”;
《2022年龙华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新增道路里程14.5公里”。
《龙华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龙华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龙华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龙华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龙华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计划中也常见新建道路的身影。《龙华区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显示,龙华将持续推进路网建设,重点聚焦六大重点片区、龙华北部,推进新建道路97条,新增里程67.06公里,实现全区路网总规模提升至928公里。
今年五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龙华管理局印发了《龙华区2023年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按照“治堵保畅,服务民生”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今年48项交通综合治理具体工作任务,稳步提升热点区域周边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和市民出行体验。
源源不断的新建道路是龙华决心破局交通难题的有力证明。从2018年至2022年底,龙华区道路总里程从777.87公里增长至876.1公里,新增道路里程约98.23公里。
道路建设在稳步推进。
新建道路83%未移交
向荣路是龙华区169条新建道路之一。
“这里常年违停,旁边有红山中学,上学和放学时段这段路堵得水泄不通。”谈及家门口的新建道路,龙华居民李先生表示很无奈。
奥一新闻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像这样新建却未能完全畅通的道路还有数条。
被围挡起来的道路。
部分路段堆放着些许垃圾。
新建道路部分路段被拦住。
民益路、向荣路(部分路段)、白松四路、深远南路长时间被封,车辆无法通行,建筑材料等杂物堆放现象较为突出。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龙华管理局表示,近五年169条新建道路中,已完成移交29条,其余正在办理移交中或暂未移交。
交通压力下的龙华在努力解决道路移交的难题。
部分街道多次调研、组织座谈,借助人大、政协、检察院公益诉讼等多元力量,加强对道路问题监管,加快推进未移交道路的建设移交;协调交警部门,提高路面见警率,加强对严管、重点路段的巡查整治。
成因复杂或涉多部门协同
根据《深圳市道路设施移交接养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建设单位应自验收合格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交办理道路移交的有关资料。
为何新建的169条道路中,140条道路未移交?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龙华管理局作为道路管理部门,对于未移交的道路,其回应称因道路尚未移交交通运输局,所以并不掌握这些道路的相关情况,并建议奥一网向建设单位了解道路情况。
作为道路的建设单位之一,龙华区建筑工务署表示,部分道路未移交,或与周边其他项目建设有关。例如深远南路就因周边民丰学校、场平工程、房地产工程而影响移交工作,该道路经约定作为房地产项目的临时道路,将在使用完成后再办理移交手续和开放交通。
记者走访过程中还发现,部分道路虽尚未完成移交手续,但已处于开通状态,且面临车辆违停现象。事实上,交警表示,暂时无法对未移交路段的违停车辆进行执法。
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辆。
根据《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程序组织工程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
记者走访发现,多条未移交道路已经变身“停车场”,如果遇到擦碰事故该如何处理呢?对于“事实性”开通道路如何管理呢?
今年四月发布的《深圳市道路设施移交接养管理办法》规定,建设单位在道路设施移入之前,负责道路设施的管养,承担因道路擅自开通导致的责任。
《深圳市道路设施移交接养管理办法》
记者多次联系相关部门,暂未得到明确、完整的答复,成因复杂的道路移交难,或涉及多部门协同。
对于如何让新建道路顺利移交使用?让好事办好?有人大代表建议,在后续整治中探索形成完整、可行的道路监督管理准则,推动全区问题道路有效解决。也有代表提议:“可以明确各方职能部门移交准则, 针对不同的现实情况进行容缺移交、容缺管理。”
采写: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郑少纯
编辑:郑少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