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B平台同室操戈、收购智己传言引关注:南北奥迪谁掉队?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智行
原创2023-07-18 19:47

日前,一则“奥迪或购入智己电动平台”的市场传言,让逐渐在BBA中“隐身”的奥迪,再度成为车市关注的焦点。

在业内人看来,奥迪当前的电动化转型并不尽如人意,MEB平台内ID.系列的大幅降价,让奥迪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陷入“同室操戈”的困境。新能源转型失利的同时,作为现金奶牛的燃油车业务也同样辉煌不再,诸多消费者投诉的矛头直指服务质量。

对于大众ID.系列车型的大幅降价是否会对一汽奥迪新能源销量造成影响,南北奥迪在营销和服务质量方面是否存在差距等问题,南都记者也计划对一汽奥迪方面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南北奥迪格局生变

事实上,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上,无论是销量表现还是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品牌影响力,奥迪与特斯拉、蔚来汽车等新势力的差距正越来越大。

这也意味着,这家传统豪华汽车制造商或许不得不做出一些相对激进的决策来走出困局。

继奥迪全球CEO杜思曼提前“下课”后,据媒体报道,奥迪正在与上汽集团就购买其高端电动平台进行谈判,或将使用上汽智己汽车的电动汽车平台。

对于市场传言,上汽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如有重要进展并涉及上市公司披露要求,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相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奥迪则对此未予置评。

值得注意的是,7月初,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市场及销售董事贺熙曼到访中国期间谈及与上汽的合作时,就曾表示:“奥迪与上汽方面正在制定一个新计划,但目前仍在商讨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奥迪与上汽集团之间真如传言中那般,“谈判已进入较为深入阶段”,南北奥迪的现有格局或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2020年初,一汽奥迪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孙惠斌公开喊话:“一汽奥迪追求豪华车市场第一的愿景不变。”

然而,从销量数据来看,想要实现这一愿景或许仍需要更多的努力。乘联会数据显示,奥迪品牌上半年在华销量为29.6万辆,对比上半年奔驰37.72万辆和宝马39.2万辆的交付量,差距进一步扩大。

分析人士指出,奥迪在国内市场的落后与一汽奥迪营销层面的决策不无关系。在不少消费者看来,上汽奥迪的营销和服务质量要高于一汽奥迪。

梳理黑猫投诉中消费者反馈不难发现,对于一汽奥迪的投诉普遍集中在对4S店的投诉,包括“以销售离职为由无法保障后续服务”“买车要求强制贷款”和“以车辆贴过车衣为理由拒绝索赔”等问题。

对比来看,上汽奥迪尽管成立时间只有两年时间,但在用户触达方面更加深度,且关注服务质量和对年轻人的触达,其计划在明年完成300家左右的终端渠道建设,同时率先实现豪华车企的直销模式,打通了上门试驾以及上门交付环节。

MEB平台同室操戈

显然,前有奔驰宝马急需追赶,后有造车新势力围追堵截,困于产品的一汽奥迪,为了应对越来越卷的市场,当务之急在于拿出有足够竞争力的电动车型抗衡对手。

然而,在奥迪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拳头产品上的青黄不接,使得奥迪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更加被动。

此前,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坦言:“大众集团的业务高度依赖中国,纯电动汽车产品线与中国市场相比没有竞争力。目前奥迪并没有专属于自己的电动平台,而是采用大众集团品牌共用的4个电动车平台,分别是MLBevo平台、MEB平台、J1高性能电动平台以及PPE平台。”

ae6026d5fedee1a4651e91733beef77b.jpeg

一汽奥迪Q4 e-tron。

而随着MEB同平台内车型大幅降价,竞争力缺失带来的潜在风险,或将进一步影响奥迪现有的新能源产品销量。

就在日前,上汽大众ID.3宣布12.59万元起即可入手,限量7000台。一汽大众ID.家族价格也同样跳水,ID.4、ID.6系列车型价格降幅普遍突破5万,最高降价8.7万。

业内人士指出,大众ID.家族与一汽奥迪Q4 e-tron同为MEB平台的新能源车型,且多项数据与同平台ID.4相近,因而也难以在消费者心中被列为豪华新能源车型。而随着此次降价,ID.4的上位车型,一汽大众ID.6 CROZZ PURE版的起售价跌破20万。

这意味着,27万起售的奥迪Q4 e-tron在车市中的竞争力进一步下滑,刚刚在二季度实现2000辆月均销量,却又迎来“自家兄弟”的挑战。

image001.jpg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奥迪将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攻势。”贺熙曼在此前的中国行再度强调这一战略。根据规划,到2025年,奥迪将在全球推出20款新车型。其中10款为纯电车型;从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产品。

奥迪对于新能源产品的迫切需求,也被市场视为“奥迪或购入智己电动平台”这条传言的有力佐证。拥有800V原生纯电平台、高阶智能化和现成汽车生产线的智己,在更符合奥迪豪华品牌的定位的同时,能够真正帮助奥迪解决燃眉之急,将车型落地来应对市场竞争

同样是奥迪在华的合作伙伴,梳理一汽旗下的电动化平台,一汽奔腾虽开发出FME电动专属平台架构,但品牌定位之间存在显著差距;一汽红旗推出了电动平台HME,但至今未有落地车型。位于长春的奥迪PPE配套项目仍在建设当中。

作为奥迪最为倚重的市场,国内车市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6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35.1%。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奥迪电动化转型的推进,南北奥迪的格局或将进一步改变。

南都见习记者 于典 发自上海

编辑:王欣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