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唐代诗人高适曾作诗:‘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当时珠海还只是南海的一片岛屿,随着珠江携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海水逐渐远退......一座美丽的百岛之城应运而生。”谈到珠海近海生态,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科长黄思嘉的一段生动描述引人关注。
2023年7月18日上午10点,“美丽中国”珠海实践及2023年上半年全市环境质量状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在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会议就2023上半年珠海市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通报,并介绍了“美丽中国”珠海实践年度项目安排及“无废城市”建设情况。
黄色海域有了“官方”解答
会上,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曲波对珠海上半年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通报。大气环境方面,2023年上半年珠海市AQI(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92.3%,空气质量总体优于广东省及珠三角均值。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2023年上半年城市降水pH值范围在4.12~7.18之间,酸雨发生率为26.2%,酸雨频率明显下降。
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珠海市11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100%。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珠海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以Ⅱ类为主,水质总体优良。与此同时,2023年上半年,珠海市功能区环境噪声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85%。同比2022年上半年,昼间及夜间达标率保持不变。
漫步在珠海开阔的情侣路上,许多市民和游客会发出这样的疑惑:珠海的近海为什么是黄色的?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科长黄思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官方”解答。
珠海海域位于珠江入海口,承接珠江八大口门来水和泥沙,再加上情侣路周边海域水深较浅大量的泥沙容易被海浪掀起,造成情侣路周边海水泥沙悬浮、混浊发黄的现象。而上游带来的泥沙在珠江口沉降,也给珠海带来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孕育了珠海独特的山、海、城、岛风光。
“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项目数增至203个
据悉,今年“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项目库总项目数增加至20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加至684.83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增加至83.29亿元。截至2023年6月,珠海实践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15.74亿元。
2022年以来,“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重点推动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建成工业水质净化厂4座,在建工业污水处理厂3座,预计全部建成后珠海市工业污水处理规模达20.1万吨/日,同比2020年增长161%,预计2035年总规模达58.7万吨/日。建成珠海市绿色工业服务中心项目,有效解决珠海30年内的工业危险废物的综合处理处置问题。在建、拟建3个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项目,预计建成投产后新增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48.9万吨/年。
市民可以前往香洲区前山河碧道项目,金湾区红旗镇大林山森林公园,鹤洲新区东澳岛,高新区中山公园,莲洲镇的“网红村”莲江村、石龙村等地感受珠海实践建设成果。
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提升超150%
2022年4月,《珠海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1-2023年)》印发,正式开启珠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目前,珠海已经建成且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共14家,处置能力达75.3万吨,其中2021-2022年间建成的有5家,新增处置能力约46.3万吨/年,处置能力较2020年提升超过150%。
据悉,珠海目前可处理30个大类危险废物(《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有50个大类),可处理的危险废物已涵盖珠海市产生的绝大部分危险废物种类。
珠海市固体废物与辐射环境管理中心主任陈晓昊还表示,在未来“无废城市”创建工作中会积极引导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例如打造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的综合示范教育基地;加强珠海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公开,畅通社会投诉举报渠道等。
采写:南都记者杨亮 实习生武文捷 蔡芷萱 田嘉艺
编辑: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