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怎么吃?营养科医生:多吃酸味和苦味食物 清淡为宜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7-25 15:06

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顾名思义有三个阶段,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不少人关注三伏天要怎么吃?有什么饮食讲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对此提醒,三伏天的饮食应尽量做到“两少两多”。

233.png

少喝冷饮、少吃寒冷食物

在天气炎热时,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冰镇西瓜等降温解暑,而夏季我们的肠胃大多处于充血状态,血供丰富,过量摄入寒冷食物极易败伤脾胃之气,进而容易引起胃痉挛、腹胀、腹泻等症状,还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导致不思饮食。

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清淡的饮食比如胡萝卜、西红柿、黄瓜等等,这些食物都具有健脾养胃的功能;油炸食物、烧烤等油腻辛辣的食物在炎热的三伏天应尽量少吃,容易上火。

多喝水,推荐温开水或淡茶

一般而言,推荐成人男性每天摄入1700ml水,而女性则1500ml。但高温天气下,应该增加饮水量,可达2000ml以上并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此外,夏日炎炎,容易使人大汗淋漓,电解质流失也就随之增多,尤其是钠钾离子。因此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或电解质水并多吃些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大豆类、紫菜、胡萝卜等蔬菜或水果。

多吃酸味和苦味食物

酸味食物有助于改善夏季食欲不佳的现象,而苦味食物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和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三伏天吃些苦瓜、苦菜或者凉茶等苦味饮料,有助于清心去火、提神醒脑,增加对高温的适应性,预防中暑。

而在三伏天的养生饮食中,做好这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调理脾胃,健脾祛湿!

为什么调理脾胃,健脾祛湿是关键?

中医认为,长夏主化,而中焦脾胃主运化,起承上启下作用,发挥着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的作用,并参与水液代谢过程。有强健脾胃,才能更好地运化食物,从食物中汲取更多营养物质,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目的。

另一方面,盛夏期间,不少人自觉食欲下降,甚至有明显疲乏感,而之所以在这种天气里没有胃口,也主要与机体湿气重有关。正所谓,湿困脾土,脾胃功能下降,脾胃的小轮不转,当然吃不下,吃不香。

当人体摄入的能量不够时,人就会出现体乏、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同时湿重还会引起头晕,头重,四肢困重。

因此,三伏天期间调理脾胃,健脾祛湿不可忽视。

推荐的健脾祛湿饮食方法

注意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减少外源湿气

首先要饮食均衡,清淡饮食。三伏天虽热,不要贪凉贪冷。贪食生冷食物容易导致内环境寒湿,脾胃失调。因此冰淇淋、雪糕、冷饮、冰西瓜、冰水等少吃。

此外,少吃油腻、过甜(富含添加糖)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容易增加人体湿气。同时要避免长期待在空调房,并且空调温度不宜太低,以26-27℃为宜。

适当运用药膳,祛除内源湿气

自古以来,药膳在祛除疾病和防病养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活中常见的诸如白扁豆,薏苡仁、茯苓、芡实、鲫鱼、山药、五指毛桃等有较好的健脾渗湿功效,而赤小豆、荷叶、冬瓜等可利水消肿,陈皮、山楂、豆蔻等则理气开胃,均可在三伏天期间多加以食用。

健脾祛湿药膳推荐

推荐1:山药薏米小米粥

58.png

原料:山药 250克、薏米 50克、芡实 50克,小米50克(1~2人份)

适合人群:脾虚湿热者,也可用于夜尿频多、腹泻者

推荐2 五指毛桃扁豆老鸡汤

789.png

原料:五指毛桃50克、党参30克、(炒)白扁豆30克、茯苓30克、老鸡半只,生姜3片。(2~3人份)

适合人群:脾虚湿蕴者,见腹胀纳呆、大便稀烂、头身困重、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等症

推荐3 茯苓甘草茶饮

原料:甘草3g,茯苓10g(1人份)

适合人群:适合体质偏热,有长痘、口臭、浮肿、水肿、湿疹的人群

本文指导专家

67.png

                                            黄瑜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注册营养师

从事临床营养工作近二十年,熟练掌握各种临床常见病的营养诊治,擅长恶性肿瘤病人的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主要社会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营养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临床营养与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87.png

                                          余思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 医师、南方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型硕士,注册营养师;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围放化疗营养治疗等方面有一定经验。

主要社会任职: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杜光宗、魏彤

编辑:伍月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