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宣传主题是“坚持早期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中国是全世界感染乙肝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有3.5亿左右的慢性乙肝携带者,其中约1/3在中国。
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因此,进一步提升全民对肝炎防治问题的关注,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促进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迫在眉睫。
究竟什么是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的建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唐云强对此科普。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有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面积广,发病率高等特点。肝炎病毒一般分为甲、乙、丙、丁、戊型。甲型、戊型感染后多为急性发病,能够比较及时进行干预治疗,而乙型和丙型感染后呈现慢性化,难以察觉,危害较大,而丁型只有与乙型同时或在乙型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甲肝和戊肝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因此主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注意饮食饮水的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加强对食品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从源头杜绝潜在的传播源,同时可接种疫苗来有效预防。
乙肝、丙肝、丁肝
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行为传播,因此主要采取严格管理血液,严格筛查献血人员,加强血制品的管理和控制输血传播,预防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同时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有效预防。
乙型肝炎是肝癌的“罪魁祸首”
我国经对全国28万自然人群的肝炎、肝癌普查分析表明,HBsAg标化流行率与肝癌死亡率呈正相关。从临床情况看,乙型肝炎演变成肝硬化后,随着病程的进展、组织坏死修复的过程中发生基因的突变、HBV的反复增殖复制、HBV基因整合到肝癌细胞基因组内,一部分患者最终引起肝癌。从病理资料看,肝癌大多合并大结节性肝硬化,在我国这种肝硬化多由HBV感染所致。因此很明确地说乙型肝炎是肝癌的“罪魁祸首”。
乙型肝炎的治疗也是防治肝癌要点,目前尚无根治乙肝的治疗方法。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的建议
(1)避免过度紧张,积极抗病毒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2)定期随访,监测疾病进展。携带乙肝病毒、四十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检;肝功能不佳、病毒载量较高、四十岁以上患者甚至每半年就需要接受肝功能、肝脏生化、肝癌的血清学指标、肝脏B超等检查;
(3)一旦发现肝癌,需要尽早治疗。肝癌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就会下降20%,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肝癌的治愈率。
丙肝病毒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也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HCV是单链RNA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不同,HCV感染人体后不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主要通过引起机体慢性免疫反应,间接损伤肝细胞。
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肝癌患者血清中抗-HCV阳性率多数超过50%。全球25%~3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可归因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日本,高达70%的肝癌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我国肝癌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流行率为7.5%~42.9%。尽管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但在中国HCV感染不是肝癌主要病因,其危害较(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对较低。
对于患丙型肝炎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的建议
(1)忌饮酒;
(2)注意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3)患病期间注意医生相关建议,按要求复查病毒及肝功能等指标;
(4)病毒携带者需定期检测病毒活动、肝功能状况等相关指标;
(5)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应注意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
本文指导专家
唐云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从事腹部肿瘤外科30余年,兼任广东省肝病学会微创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副主委;广州市医学会肝胆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肝癌分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中国腹腔镜肝切除发展与推广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临床分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及胰腺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等。《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第六届编委;2014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杜光宗、魏彤
编辑:伍月明